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学(上)
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A
专家点评: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2.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将孔 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王阳明 D.朱熹
参考答案:D
专家点评: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来源。
3.《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C
专家点评: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是说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的境地。这体现了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ABCDE
专家点评: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下列关于练习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等
B.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C.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D.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越多越好
E.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参考答案:ABCE
专家点评: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要适当,并不是越多越好。
三、填空题
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教学
专家点评: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 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例如孔子要求“ ”。
参考答案:“学而时习之”或“温故而知新”。
专家点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就曾提出“学 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 。
参考答案:直观性 重要来源
专家点评: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昕
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四、简答题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原则?应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参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 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做到: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特长以及不足之处,然 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专家点评: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论述题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 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 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 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 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 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 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 基础。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 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 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一一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专家点评:此类题是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回答全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