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学好传播学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原因(基于几种现实需要)
第一 (有糟粕),在我国.传播学是主从西方尤其美国引进的。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为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出发重新建构传播学理论体系。
第二 (哲学指导的普遍性),传播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
第三 (研究目的),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唯物史观贯穿于传播学研究之中。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交往: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基于“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基于“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构成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人类的生产活动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一类是精神生产,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
我们把精神交往理论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播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和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可理解为“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②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将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能够克服既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的局限。
③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的角度出发,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④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为出发点,精神生产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以。。为出发点有助于我们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信息消费和信息产品的特性。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而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总体(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我们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中加以考察,这是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给予我们的重要启发,也是我们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马恩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对象范畴 1在马恩那,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并没多大差异。
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视野广阔 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往往单纯地研究信息或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两个考察 2.马恩认为,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人们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从此观点来观察人类的传播活动,我们首先不能不考察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社会传播发达程度的制约:其次,我们也不能不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传播关系的制约作用。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重大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的本质。
信息及生产 3.从马克思观点看,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生产必然有它的产品—信息,其行业叫信息产业。信息既然是产品,必然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但信息又有其个性,一般物质产品消费的是其本身,多是—次性的,而信息的消费则是其精神内容(意义),一般是多次性的。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等相联系。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虽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然而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产生这些倾向的原因。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1、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
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重要提示:研究现代信息社会,绝不能忽视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和社会制度对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的制约作用。忽略了这一点,就不能认识为什么在不同性质社会制度下,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活动会存在本质的区别。)
2、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决定精神,而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也是我们理解现代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乃至现代信息社会的一把钥匙。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制约的一面外,还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并不能取代传播学,但它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这种传播观就是:我们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仅强调前者,会导致一种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仅强调后者,只能使传播学成为一种“头重脚轻”的理论,这也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一些学者面临的困境。只有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出发,我们才能对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与传播作出科学阐释。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