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 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技术:即以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美 梅赛尼)
技术:人类借以改造和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中 高亮华)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P116
技术“善”论
核心观点: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能够保证把人类带向一个理想的社会;科学的技术和办法是决定社会形态和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
代表:欧洲思想史的合理主义和功利主义,如“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圣西门等,19世纪的社会哲学以及美国人的实用主义信念。
现代观点的持有者主要集中在科学家、技术人员、军事领袖以及管理人员中
技术“恶”论
观点:从本质上否定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是万恶之源,技术夺走了人的职业和饭碗,夺走人的隐私,剥夺人的政治民主权利,导致官僚制国家;技术助长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降低人的自律,埋没个人和个性,最终夺走人的尊严;技术将污染自然资源,毁灭人类和地球。
主要代表:18世纪持“回归自然”的世界观的法国学者卢梭和对技术资本的剥削性进行分析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
现代观点的持有者艺术家、人文学者、大众社会的批判家以及环保主义
技术“中性”论
观点: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提供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什么目的,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任用技术来做什么。
梅赛尼观点
技术本身是工具和手段,不承载特殊的伦理和道义问题
使技术成为“善”和恶的,是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
技术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但技术也在解决社会问题,而人类拥有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能力
如何理解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技术决定论
观点: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它虽然产生于人的需求,但一旦成为气候,便很容易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脱缰野马,因而,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同时,技术塑造人类发展并不是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一种技术产生以后,人和社会在享受它提供的有限“自由”的同时,更多是处处受到它的限制:人必须被动地适应技术条件或技术环境的制约,按照技术的逻辑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甚至是观念价值体系。
代表:支持技术“善”论或者是技术“恶”论
法国的埃吕尔、加拿大的麦克卢汉、美国的温纳
社会决定论
核心观点:技术起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需求。没有人的社会需求,就不会有技术,这表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人是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同时,技术也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它们也是伦理、政治、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则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观点: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和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技术。
代表学者:科学社会学的贝尔纳,巴伯和梅赛尼。
从马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来观察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二者也处在辩证互动的关系中,一方面,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通过推动经济成长改变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果,掌握新技术的阶层属于新生产力的代表,随着其实力的上升,会与旧的制度发生矛盾,并要求实现社会变革。
另一方面,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对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任何技术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这里既包括社会需求,也包括文化价值的导向;社会制度和政策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和约束,并在技术及它的社会结果之间起调节作用;新技术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其可能性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环境。
二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马歇尔·麦克卢汉
加拿大 《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合著)
三个著名观点:
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媒介即讯息
1)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2)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3)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4)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媒介:人的延伸
1)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2)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
① 史前人: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
② 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③ 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这种观点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
“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如: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2)局限:
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人具有理性(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制约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