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传播。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烽烟主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
1、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相近。
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就更多样化了。
2、甲骨文:大多是刻在龟甲或牛羊的肩胛骨上,记载的大多是殷商时期的事情,除少量纪事外,大多用于祭祀和占卜。
3、金文:盛行于周,传世的带有金文的铜器铸件,多为周代的产物,如毛公鼎,多用于记录商王诏书或国家常法
4、岩刻:主要盛行于周以后,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更为频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虽然造纸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普及,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
三国魏晋时代历时近两百年,时局纷扰,是新闻住处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论十分活跃、旺盛的时代。驿传网络十分发达。
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1、布告:是《三国志》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
2、露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因此也称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檄文。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做到先声夺人。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
这一时期的传播载体主要是简牍、其次是纸,再次是帛。直到东晋桓玄403年下令废简用纸后,才开始了纸张独占鳌头的地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