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在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模式基本确立,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心。
1937年《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1939年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三日刊。积极宣传抗战、团结、进步,发表了大量社论、重要评论和中共中央的通电、文件等,全面系统地报道了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
围绕《新中华报》这一中心,一批新报刊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中共中央报刊系统。《共产党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等。
1、《解放日报》:1941年前后,抗日战争在经济上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改出大型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创刊,社长先后由博古、廖承志担任,总编先后由杨松、陆定一等担任。该报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曾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情况,则时发表不可评论,对国际形势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1、新华社:新华通讯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与《红色中华》报一起改名为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还是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抗战爆发后,各根据地的情况与信息交流都要依靠新华社。发稿量也从一两千字增加到四五千字。同时任翻译外国电讯《每日电讯》供领导参阅。改建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后,向仲华、博古、廖承志先后接任新华社社长。1939年起,新华社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逐渐形成一个以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播,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均线电广播电台。周恩来、朱德等人亲自主持了筹建工作。电台呼号为“XNCR”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当时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播出中共中央重要文件,以重要社论和各类文章,同新华社的文字广播相配合。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1、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简答《反对党八股》与延安《解放日报》的关系)
(经过为前三点,括号里的问题只用大前四点)
1)1942年全党开始整风。同年2月初,在延安,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党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新闻界的整风运动指明了方向。
2)改版前,《解放日报》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1942年1月,《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改版。在改版前,版面安排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地.
3)改版后,第一版是反映各解放区情况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才是国际新闻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各专论。
4)成效:在内容上,报纸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联系群众,联系实际上迈进了一大步。集中力量报道整风运动的发展情况,发表了大量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和社论。加强了报纸的党性、群众性、组织性和战斗性。有力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又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强调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党报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整个党组织的一份子,不允许与党唱对台戏。
《解放日报》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思想、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以及文风等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4)意义:经过整风改革,不仅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事业的深入改革,同时还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理论。
5)《新华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的理论问题。
A、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探索问题的本质与特点,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人物。
B、确定了全党办报的思想。
C、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了“人民公仆”的思想。
D、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反对“技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
E、反对党八股、梳理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
F、发扬党报理论和实践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四、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