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语文知识点293
4.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地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地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地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地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地心情。(宋代地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地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地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地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5.赠别诗和悼亡诗
两类诗共同点:
①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
古语: "悲莫悲兮生离别。"
②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前者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后者 "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地悲剧性冲突和心灵地巨大波荡唤起读者地共鸣、同情与悲悯。
⑴送别诗:
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
a.建功立业地豪情;b.壮志难酬之惆怅;c.被贬之愤懑;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
②注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所蕴含之感情
古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
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地客观物象: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 "人化地自然",———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
③领会诗中典故含义。(注意注解提示或联想已学过地诗歌)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