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语文知识点1191
【清代诗歌】
清初遗民诗人: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入仕诗人较多表现伤感情怀,使诗歌呈现慷慨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诗歌服务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白居易新乐府诗歌风格)和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主宰清初诗坛的是入清后入仕的诗人钱谦益(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从他开始)、吴伟业(宗唐派开先者)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吴伟业有一代诗史之誉,诗歌多五言七言古体,尤长七言歌行,有梅村体之称,叙事方面受白居易新乐府影响,用事和辞藻方面接近李商隐,形成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律度严整的特色。(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神韵说: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赵执信:诗当指事切情,不宜作虚无缥缈语,力主把诗人的喜怒哀乐在诗中宣泄出来)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格调说: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应当有自己的文学)。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的挑战。(著有《小仓山房诗诗文集、随园诗话、新齐谐》)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