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842
39.案例1:
王同学是高一年级篮球选项班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运球时,出现了动作僵硬不协调,经常低头看球,篮球常从手里“跑掉”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比较自然、协调了,但是,一到比赛他就开始紧张,运球时总是低头看球,错失进攻机会。后来,在老师指导下,王同学通过反复练习,运球动作越来越熟练,视野开阔,在比赛中能灵活运用,轻松突破防守队员,很少出现失误。
问题:
(1)试分析王同学运球形成的生理机制。
(2)请列举出2种纠正运球时“低头看球”的教学手段。
【参考答案】
1.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练习而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一般经历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化阶段。
(1)掌握局部动作阶段(泛化),掌握局部动作阶段也叫动作定向阶段。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对动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并以此来调节活动,掌握一个接一个的分解动作。动作定向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像王同学刚开始练习运球必须给学生以简明、扼要的指导语,并为学生做适当的示范动作。
(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分化),掌握完整动作是指通过练习使个别动作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过程。这是学习动作技能由掌握局部动作向动作协调和完善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动作信息的反馈,即动作内导,对于动作的联系和调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动作协调和完善化阶段(巩固和自动化),动作的协调和完善是指形成巩固的动作联系系统,各个动作相互协调,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连锁反应的行为方式。这一阶段被称之为动作协调和完善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动觉控制的训练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动作的熟练阶段,头脑中建立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只要有一个启动的信息,就能自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表现为完善化的复杂动作系统。
2.学生之所以选择低头运球的原始综合分析是两方面的一个是没有正确认识到抬头运球的重要性;另一个是运球动作不够熟练,为此提出两种教学手段。①讲授法:向队员不断讲授抬头运球的重要性,并且强迫或半强迫队员抬头运球,提高他们抬头运球的意识。②练习法:因为运球动作不熟练导致一直低头运球,寻找球的方向,应该多采用练习法。左右手各运一只球;直线冲刺或者曲线冲刺;在运球者的远端像运球者伸出手指,让高速向自己冲过来的运球者准确的报出自己伸出的手指;从而提高运球技术水平。
39.案例:
高二.五班男生28人,篮球场2块,篮球14个,
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①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型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③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10次;④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五次⑤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⑦素质练习,蹲起跳20次,三组,俯卧撑20次两组;⑧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跳起投篮10次),宣布下课,收器材。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
(2)指出该案例教学步骤中存在的不足。
39.【参考答案】
(1)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①该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该教师过于注重机械的传授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他所造就的只不过是学生的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即使是学生当时在课上把一些动作做对了,课下就会马上忘掉,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②该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取团结协作的教学环节,所以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2)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游戏与动作相结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安排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分布不够均匀,,不能解决教学难点的问题;该教学没有让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是一节不完整的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因材施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