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存在的问题
考点: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就是精简政府职能,简化政府不必要的事务把政府原本已掌握的权力外放出去。仅从政府和社会两个维度来说,简政”简的是政府的事务,“放权”放的是政府的权力,恢复公民个人、市场和社会的自由与自治。它的实质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不必要的事务,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文化不适当的事前干预。缺发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简政放权有助于明确自身的定位,减少不应有的权力,削减不该管的事务,在减负之后才能将有限的政府资源用于真正需要管理、服务、补充、监督的事务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简政放权的效果是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控制,降低社会主体从事生活、生产、经营的成本,激活社会能量,增加生产和服务的多样性,确保个人的选择自由。
简政放权存在的问题>>>
一、放权的含金量还有待提高,社会普遍感到放权不到位
简政放权中“放权”的含金量不高,是群众、企业和社会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有的放权还不彻底、不到位,特别是那些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创业创新、涉及就业民生的事项,取消下放的力度还不够。有的虚放实不放,有的责放权不放。
二、工作推进不同步不协调
一些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下放了,但配套的预审、规划选址、节能审批等权限并没有都下放,影响效率。对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进行“三证合一”改革之后,虽然证照合一了但一些部门的业务并没有作相应调整,导致新的麻烦出现。有的地方将企业贷款招标等行为与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捆绑在一起,稀释了改革的红利,削弱了群众应得的实惠。
三、行政审批变相转移
有的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了应付上级的严格要求,不情愿地将相关权力事项取消,但又巧妙地转移给中介机构等“二政府”,名放实不放,不仅没有体现出行政审批下放的好处,还制造出新的弊端,蚕食了改革红利。
四、有的地方对下放的行政权力接不住、用不好
大量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后,有的地方出现了接不住、用不好的问题。从主观上看,有的地方干部“一放了之”,以“庸懒怠”对待“放管接”。从能力上看,有的地方管理部门不能适应放权的要求,对于下放的行政权力接不住、用不好,消减放权成效。从机制上看,事权下放,编制、财权没放,造成事权、财权、人权不匹配。
五、事中事后监管跟不上
简政放权后,事中事后监管更加重要。但有的部门和人员习惯于以批代管、以费代管和以罚代管,放权后就不知如何管,新办法不多新知识不够。也有的地方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大量本应属于政府监管的社会性规制事项主动弃权。对事中事后监管的责任,在执行中落不了地,导致监管落空和监管真空同时存在。
六、优化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政府为“双创”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水平还不均衡,大城市明显好于中小城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种“证明”多如牛毛,网上办理、代办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方式大多数地方还实现不了。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服务的准入门槛高、渠道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还不完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