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每日必背考点:主管护师
1、胰腺的血液供应丰富。其头、颈部由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供血;体、尾都由胰上、下动脉和脾动脉小分支供血。胰腺的静脉归属门静脉系统。胰腺的淋巴分别引流到邻近淋巴结,最后注入腹腔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
2、蛔虫是肠道内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下段内,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肠道功能紊乱、饥饿、高热、胃酸降低和驱虫不当时,喜爱钻孔习性的蛔虫,可上达胃十二指肠内,再加上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蛔虫即可钻入胆道引起症状。蛔虫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可致Oddi括约肌痉挛,诱发剧烈绞痛,亦可并发急性胰腺炎。虫体带入的肠道细菌可引起胆道感染,甚至肝脓肿。蛔虫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可引起胆囊穿孔。蛔虫在胆道内死亡后,其尸体及虫卵可成为胆结石形成的核心。突发性刽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3、T形管的主要目的是:①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②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③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4、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促成核因子,分泌大量的黏液糖蛋白,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急性胆囊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①胆囊管梗阻,80%由胆囊结石引起,其他如蛔虫或胆囊管扭曲等;②致病菌入侵,可经胆道逆行或血循环入侵;③创伤和化学刺激,如较大的手术、胰液反流入胆囊等。
5、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小叶中央是中央静脉,单层肝细胞索在其周围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为肝窦(窦状隙),肝窦一端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小分支相通,另一端与中央静脉连接,实际是肝脏的毛细血管网。
6、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根据阻力增加的部位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三型。
7、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黄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润滑阴道。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遇感染致腺管口闭塞,可形成脓肿或囊肿。
8、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突出,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空腔器官。成人子宫重约50~7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约长1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受分娩的影响呈横裂口。
9、子宫借助于4对韧带以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来维持正常的位置。
①圆韧带:呈圆索状,起于两侧子宫角的前面,向前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越腹股沟,终止于大阴唇前端,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
②阔韧带:由子宫两侧至骨盆壁的一对翼形的腹膜皱襞,将骨盆分为前、后两部分,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子宫动脉、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③主韧带:又称子宫颈横韧带,横行于子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
④宫骶韧带:从子宫颈后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将官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前倾的位置。
10、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端游离,与卵巢靠近,全长约8~14cm,是精子和卵子相遇的场所。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可分为4部分:①间质部,长约1cm;②峡部,管腔最狭窄的部分,长约2~3cm;③壶腹部,管腔较宽大,为正常情况下受精部位,长约5~8cm;④伞端,形似漏斗,是输卵管的末端,长约1~1.5cm,开口于腹腔,有“拾卵”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