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点试题:糖代谢
1、下述正常人摄取糖类过多时的几种代谢途径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糖转变为甘油
B、糖转变为蛋白质
C、糖转变为脂肪酸
D、糖氧化分解成CO2,H2O
E、糖转变成糖原
2、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载体是
A、CDP
B、ATP
C、UDP
D、TDP
E、GDP
3、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A、肌糖原分解
B、肝糖原分解
C、糖类食物消化吸收
D、糖异生作用
E、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作用
4、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mmol/L):
A、0~2
B、2~4
C、4~6
D、6~8
E、8~10
5、糖蛋白的多肽链骨架上共价连接了一些寡糖链,其中常见的单糖有7种,下列单糖中不常见的单糖是
A、葡萄糖
B、半乳糖
C、果糖
D、甘露糖
E、岩藻糖
6、红细胞血型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寡糖
C、脂肪酸
D、核酸
E、小肽
7、正常血糖水平时,葡萄糖虽然易透过肝细胞膜,但是葡萄糖主要在肝外各组织中被利用,其原因是
A、各组织中均含有已糖激酶
B、因血糖为正常水平
C、肝中葡萄糖激酶Km比已糖激酶高
D、已糖激酶受产物的反馈抑制
E、肝中存在抑制葡萄糖转变或利用的因子
8、空腹13小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肌糖原分解
B、肝糖原分解
C、酮体转变成糖
D、糖异生作用
E、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
9、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6-磷酸葡萄糖
B、1-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6-磷酸果糖
E、3-磷酸甘油醛
10、下述有关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丙酮酸羧化酶
B、丙酮酸激酶
C、PEP羧激酶
D、果糖双磷酸酶-1
E、葡萄糖-6-磷酸酶
11、下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B、补充肝糖原
C、调节酸碱平衡
D、防止乳酸酸中毒
E、蛋白质合成加强
12、下述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组成中辅酶,不包括哪种
A、TPP
B、FAD
C、NAD
D、HSCoA
E、NADP
13、糖酵解过程中可被别构调节的限速酶是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6-磷酸果糖-1-激酶
C、乳酸脱氢酶
D、醛缩酶
E、磷酸已糖异构酶
14、有关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成熟红细胞ATP是由糖酵解提供
B、缺氧性疾病,由于酵解减少,易产生代谢性碱中毒
C、神经细胞,骨髓等糖酵解旺盛
D、糖酵解可迅速提供ATP
E、肌肉剧烈运动时,其能量由糖酵解供给
15、下述糖蛋白的生理功用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型物质
B、凝血因子
C、转铁蛋白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硫酸软骨素
16、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糖皮质激素
D、肾上腺素
E、生长激素
17、糖原分子中一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乳酸时能净产生多少ATP
A、1
B、2
C、3
D、4
E、5
18、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果糖双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1
D、磷酸果糖激酶-2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9、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生成多少ATP
A、22
B、26
C、30
D、34
E、38
20、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
A、6-磷酸果糖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3-磷酸甘油醛
D、磷酸二羟丙酮
E、6-磷酸葡萄糖
21、糖代谢中与底物水平磷酸化有关的化合物是:
A、3-磷酸甘油醛
B、3-磷酸甘油酸
C、6-磷酸葡萄糖酸
D、1,3-二磷酸甘油酸
E、2-磷酸甘油酸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葡萄糖提供的丙酮酸转变成草酰乙酸及TCA循环中的其他二羧酸则可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注:葡萄糖仅提供了丙酮酸参于了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并不能由葡萄糖转化为蛋白质)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肝糖原的合成过程中,葡萄糖磷酸化后生成1-磷酸葡萄糖,UTP在UDPG焦磷酸化酶作用下脱去一个磷酸和1-磷酸葡萄糖结合成为UDPG,在UDPG中承载葡萄糖的是UDP,而不是UTP,因此,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的载体是UDP,不是UTP。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由于缺乏一种酶(肌肉中无分解6-磷酸葡萄糖的磷酸酯酶),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元或分解成葡萄糖。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禁食情况下,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4mmol/l。 和本题目C接近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不常见,组成糖蛋白糖链的单糖有7种: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岩藻糖和N-乙酰神经氨酸。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型物质 :在人红细胞表面上存在很多血型抗原决定簇,其中多数是寡糖链。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6-磷酸葡糖。磷酸化后的葡萄糖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逸出细胞。催化此反应的是己糖激酶,需要Mg2+。哺乳动物体内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激酶。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Km值为10mmol/L左右,而其他己糖激酶Km值在0.1mmol/L左右。此酶的另一个特点是受激素调控。这些特性使葡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己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受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葡萄糖激酶只作用于葡萄糖,对葡萄糖的Km大,不受葡萄糖-6-磷酸抑制。 己糖激酶KM小,亲和性强,只有葡萄糖浓度很高时后者才起作用。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空腹或者饥饿时候,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只能维持8-12小时,此后机体完全依靠糖异生途径维持血糖。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6-磷酸葡萄糖处于代谢的分支点,它可进入以下的代谢途径:
(1)糖酵解:糖酵解的第一步是葡萄糖 磷酸化 为6-磷酸葡萄糖。
(2)糖异生:6-磷酸葡萄糖可以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3)糖原合成: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下转化为1-磷酸葡萄糖,进而合成糖原。
(4)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可以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产生NADPH,并转化为磷酸戊糖。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中的关键酶;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①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所A正确
血糖的正常浓度为3.9~6.1mmol/L,即使禁食数周,血糖浓度仍可保持在3.40mmol/L左右,这对保证某些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停食一夜(8-10小时)处于安静状态的正常人每日体内葡萄糖利用,脑约125g,肌肉(休息状态)约50g,血细胞等约50g,仅这几种组织消耗糖量达225g,体内贮存可供利用的糖约150g,贮糖量最多的肌糖原仅供本身氧化供能,若只用肝糖原的贮存量来维持血糖浓度最多不超过12小时,由此可见糖异生的重要性。
②糖异生作用与乳酸的作用密切关系 C D正确
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后者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因而使不能直接产生葡萄糖的肌糖原间接变成血糖,并且有利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肌糖原,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③协助氨基酸代谢
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所以B正确);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所以E错误,应该是合成减少),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
④调节酸碱平衡
长期饥饿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血液pH降低,促进肾小管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从而使糖异生作用加强;另外,当肾中α-酮戊二酸因糖异生而减少时,可促进谷氨酰胺脱氢生成谷氨酸以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由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它包括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及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以乙酰转移酶为核心,周围排列着丙酮酸脱氢酶及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参与的辅酶有TPP,硫辛酸,FAD,NAD+,辅酶A.在多酶复合体中进行着紧密相连的连锁反应过程,反应迅速完成,催化效率高,使丙酮酸脱羧和脱氢生成乙酰辅酶A及NADH+H+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别构调节: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本题选B。磷酸果糖激酶Ⅰ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它是一个别构酶,柠檬酸是其别构抑制物。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E选项是正确的
糖酵解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尤其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此外,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有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糖蛋白是在多肽链骨架上以共价键连接了一些寡糖链.组成寡糖链的常见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N-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氨基神经氨酸.体内许多执行不同功能的蛋白都是糖蛋白,如蛋白酶,核糖核酸酶,凝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转铁蛋白,免疫蛋白和血型物质等.糖链在糖蛋白的定向转运,糖蛋白的分子识别和糖蛋白的生物半衰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它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调控血糖浓度,无论是餐后还是饥饿状态都能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因此血清胰岛素测定有助于了解血糖升高与降低的原因,还可用于糖尿病I型与II型的鉴别诊断等。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糖酵解分为二个阶段。一分子的PGAL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一分子的丙酮酸。在此过程中,发生一次氧化反应生成一个分子的NADH,发生两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生成2分子的ATP。这样,一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的第二阶段共生成4个ATP和2个NADH+H+,产物为2个丙酮酸。在糖酵解的第一阶段,一个葡萄糖分子活化中要消耗2个ATP,因此在糖酵解过程中一个葡萄糖生成2分子的丙酮酸的同时,净得2分子ATP,2分子NADH,和2分子水。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葡萄糖经己糖激酶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参加各种代谢反应。并非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己糖激酶不能称为葡萄糖激酶,后者仅是己糖激酶的一种(即己糖激酶 Ⅳ)。不能以个别概全部。己糖激酶的催化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所以它是酵解的一个关键酶.但并非唯一的,磷酸果糖激酶-l和丙酮酸激酶是另外的两个酵解关键酶。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此过程在只能有线粒体的细胞中进行,并且必须要有氧气供应。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合成30或32分子ATP(过去的理论值为36或38分子ATP)。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糖酵解过程中有2步反应生成ATP,其一是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将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1个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另1个是丙酮酸激酶催化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这两步反应的共同点是底物分子都具有高能键,底物分子的高能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ATP的生成方式之一,另一种ATP的生成方式是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以NADH和FADH2形式存在)在线粒体中氧化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推动ADP与磷酸合成为ATP,这种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键形式转移给ADP生成ATP,这个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糖酵解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1,3-二磷酸甘油酸就是底物,就是1,3-二磷酸甘油酸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3-磷酸甘油酸仅是生成物,它没有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
所以应选D.1,3-二磷酸甘油酸。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