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军转干申论考试提出对策资料:微文化的利与弊分析

来源: 2017-06-23 18:44

 【热点】

微文化的利与弊分析

【背景链接】

正如《微时代》那首歌中所唱:"你有事可以微博里私信给我,你有事可以微信里留言给我。你没事看看微电影和微小说,你没事可以听听微音乐和陪陪 我……"忽如一夜春风来,近年来,从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信到微云、微评……,"微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的 深刻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社会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旧格局。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生产、传播与接受的"微"已然成为我们时代的主体文化样态之 一。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已将我们置身于一个更新媒体的"微时代"。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至2015年6 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占比88.9%,较去年增长3.1个百分点;而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较去年分别 降了2.4和0.7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占总体的79.4%。"微文化"凭借其即时便捷 性、通俗性、动态化和个性化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新兴的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深度解析】

申论考试热点素材:微文化及其特性

申论综合分析备考资料:微文化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正确认识微文化现象:微文化的"利"与"弊"]

"微文化"虽"微"且"散",却日益成为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新文化",不可否认,它也是利弊相随的,既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应,需要引起注意。

一方面,"微文化"极大便利了人们的自我表达和群体交流,也方便了各种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微文化"正以其"微言大义"的内涵和"无微不至"的外 延,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从细微之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比如微博用户用140个字"说出自己"、"传递信息",用只言片语就能记 录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也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这是"大而全"的传统表达和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小行动也能汇聚成大磁场,"微而深厚" 的"微文化"就是一种积聚的力量。

另一方面,"微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垃圾信息的泛滥、谣言的生成、负面情绪的传播、伪科学的散布,等等。在"微文化"背 景下,由于信息生成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当信息在各自的社会化圈子网状扩散、迅速发酵时,不少人在不辨信息 真伪的情况下,成为无意识的信息传播载体。同时,"微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社会浮躁之风日盛,这在一定程度上消 解着社会文化的厚重性和整体性,使经典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更加任重而道远。

可见,从目前来看,"微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多于弊的。所以,谈"微"色变实非明智之举,引导利用使其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磁场",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

第一,在人人可以"发声"的"微文化"中,要开启微时代的人文精神建设。当前,基于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微文化'离不开人文学者的参与,我们应该带着从全球与本土出发的问题意识,以人文思考探寻某些价值共识,开启微时代人文精神建设。

第二,"微文化"要以理性思考为主导思想进行管理和引导。"微文化"要承担起思想领域传承发展的重任,要避开其发展过程中情绪化和虚假化信息等负面 影响。因此要培养一些学者和知识大众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主流性的思想养分,使更多人认识到"微文化"也可以培育成一个理性文化的空间。

第三,建立"微传播"监测体系。在微时代的今天,针对"微表达"的开放性、散发性、碎片性等特点,各级行要建立"微传播"监测体系,通过专业职位设置或者第三方的信息服务,在及时抓取"微信息",为相应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