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军转干考试热点:给就业率掺水真那么无可奈何吗
为高校统计就业率统计机制引入"就业质量"的作为重要指标,以此来对冲就业率所占比重。这就使得高校在关注就业率的同时,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层面发力。
麦可思研究院12日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人民日报》6月13日)
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蓝皮书固然可喜,但在就业率统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舞弊行为。譬如,通过要求学生开具灵活毕业证明等手段,故意掺水,虚假抬高学生就业率。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身处毕业季,我真切感受到了高校就业率掺水究竟有多严重。有些院系居然让尚处在实习阶段的学生开具灵活就业证明,以此拔高就业学生数量。更有甚者,以毕业证相威胁,逼迫学生开具就业证明。
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学生失信于职场,不利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譬如,曾有媒体披露,西北师范大学某学院多达数百名毕业在报考基层服务项目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就业",险些无法报考。
即便冒着损害学生权益的风险,某些高校院系仍执着于就业率掺水,原因何在?
现下,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往往向高就业率的专业倾斜,如果某院系就业率太低,其招生规模就有可能被压缩,甚至整体裁撤,对于某些专业类高校的边缘学科来说尤其如此。站在某些学院领导立场上,自然有危机感。
专业设置还只是就业率所影响的一个方面。据悉,高校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的项目多达18项,不仅涉及每年的年度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还包括资金投入力度、高校评估等。因此,虽然我们痛恨就业率造假,但在就业统计掺水动机仍存的大背景之下,都似乎无可奈何,无论多严厉的手段都是扬汤止沸,难以根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