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国考申论热点:扶贫先扶志

来源: 2017-09-12 22:34

 "我个人认为,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其中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对于"当前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的提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作出如上回答。(8月31日《新京报》)

综合分析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不同的人们拥有不同的生存生态。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囿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当地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难以过上好日子;交通不便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低下,让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文化资本的农民,难以在市场中获得好的机会和待遇。当许多地方都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少数地方依然没有太多的改变。

作为一种"弱势补偿"的手段,精准扶贫旨在通过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的方式,让贫困户走出困境。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扶贫逐渐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枷锁",严重地损伤了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

不论是一些贫困户对当前生活满意度出人意料的高,还是少数贫困户"不自强、不感恩"抱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安于现状、"不怕穷"、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踟蹰不前、自说自话,"不怕穷"的贫困户追求一种"保守的稳定",难免会让自己错过打破宿命的机会。

"不怕穷"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缺"钙",就是一种对出路单一化以及定型化、宿命化人生的"认命",不愿意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现状,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精神缺"钙"难免会带来行为上的惰性,过早地屈从于命运,让一些贫困户精神"早衰",缺乏"人穷志不穷"的勇气与活力。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安贫乐道、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现代社会,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急剧的社会变迁,必然要求价值观念实现重塑与更新--通过劳动让一家人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会认同。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中公教育总结,扶贫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而再度返贫。精准扶贫的当务之急是要为贫困户"洗脑",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定式是让贫困户脱贫的关键,要更深入细致地面对面去开展工作,去感化他们,通过"润雨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和转变。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模范先锋作用,通过感化、灌输、引领和示范教育引导困难群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明白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树立信心、鼓足志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摘掉贫困的"帽子"。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灌输是改变成年人思维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定要解决好贫困人口子女上学问题,让他们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这就要求国家教育经费要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和基础教育倾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改变贫困山区优质教育人才资源流失现状;积极探索教育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