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北京军转干考试申论热点:追溯“回谁家过年”难题的孝道根

来源: 2018-02-26 09:18

 要放在二三十年前,"回谁家过年"根本算不上啥问题。那时候,还沿袭着夫妻双方过年一起去男方家的老传统。后来,人们越来越在这个问题上撕扯较真,应该是众多80后、90后独生子女们逐步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家庭以后的事情。

到底该回谁家过年,看似不重要,实则很重要,说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都不过分。因为,即便对年轻的90后而言,"春节"在一众节日中的分量和重要性,也无可比拟,更遑论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们。

尤其那些候鸟式的子女,过年的团圆喜庆,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在枯燥凄凉的留守岁月里唯一的精神支撑。如果在除夕夜的饭桌上,子女的位子依然空缺,少了孩子们欢声笑语和晃动的身影,难免会有悲凉失落的感受涌上心头。若有人在四邻八乡面前虚荣好面子,则子女过年不回家所累积的负面情绪更甚。

因此,我们就应该理解为什么老人们那么看重子女是否回家过年的问题了。然而,"双独子女"等众多社会因素和现实的存在,造就了很多人过年"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并且由于过年的符号性太强,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乃至悲剧等也早已不再稀奇。事实上,回不回去,只是"回谁家过年"难题的表面,或者说亲情互动关系上很小的一部分。尽孝与否,能否与父母和谐相处,才是问题的根本。

父母的纠结,有面子的成分,但更有亲情关系是否融洽,子女是否孝顺等里子的成分。如果子女在平时就能够对父母嘘寒问暖、敬老爱老,把孝的功课做足,等到过年带上配偶子女回家,定是好上加好;但如果用尽心思之后还是难尽如人意,只要做好对老人的解释和抚慰工作,相信绝大部分老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人。

相反,如果子女与父母间的关系本就冷漠淡薄,平时少有联系互动,甚至互相间心存芥蒂和对立。在这种语境下,所谓的回家过年,也不过是走个形式应个景。看似欢声笑语,实则别扭难受,如坐针毡。这种过年团圆的意义几何,只有自己清楚。

由此看来,平日里将孝顺的功课做足,与老人融洽和谐相处,让老人理解了,气顺了,最终能不能赶回家过年,去谁家过年,都不是大问题;相反,平时工作做得不够,亲情关系冷如冰,即便一家人因为过年硬捏到了一起,那也是一种煎熬,时时潜伏着家庭关系恶化的隐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