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国企的财务管理观改变思索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目标规范了现代企业理财的观念、目标与内容。
一、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
企业经营方式和理财观念实现资本经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两次过渡,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度,再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度。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两次转变,即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再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因此,资本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财的基本理念与方式,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理念下的企业理财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产品经营方式下,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只管生产,不管供应与销售,更不管筹资、投资等。此时的企业严格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由于它不重视价值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理财。在商品经营方式下,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围绕产品生产进行经营管理,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及相应的筹资与投资管理。商品经营是产品经营的发展和进步,它不仅重视产品实物经营,而且强调价值经营;不仅强调生产,而且重视供产销的衔接。
但商品经营方式下,企业对筹资、投资等环节重视不够,理财观念淡薄。在资产经营方式下,其基本特点是把资产作为企业资源投入,并围绕资产的配置、重组、使用等进行管理。在资产经营情况下,产品经营或商品经营要以资产经营为基础,即围绕资产经营进行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资产经营是对商品经营的进步,它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消耗与收益,而且将资产的投入与产出及周转速度作为经营的核心。资产经营方式下企业理财观念增强,特别是讲求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重视与加强了投资管理。但由于产权不清、忽视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尽管企业理财观念增强了,但没抓住理财的精髓和本质。在资本经营方式下,企业经营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做为管理的核心,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都服从于资本经营目标。资本经营是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营运效益的经营活动,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综合方式。
二、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
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目标实现资本增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或从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随着这一转变,企业经营目标从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变,企业理财目标也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追求商品经济效益向追求资产经济效益到资本经济效益转变。资本增值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
(一)资本经营目标与资产经营目标
资本增值目标是与资本经营紧密相关的。资本增值的核心在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而要提高资本收益率一方面要搞好资产经营,提高总资产报酬率或资产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搞好资本运作,优化资本结构。
(二)资产经营目标与商品经营目标
资本经营不能离开资产经营孤立进行,同样资产经营也离不开商品经营。前面谈到,反映资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要明确资产经营目标与商品经营目标的关系,还应明确反映商品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反映商品经营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利润率,包括销售成本利润率和销售收入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出产品经营目标与商品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即: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式中:销售利润率中的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上式说明,企业要搞好资产经营,提高总资产报酬率,一方面要搞好商品经营,提高销售利润率或商品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搞好资产配置与重组,提高资产的周转速度。
(三)商品经营目标与产品经营目标
产品经营是商品经营的重要环节。商品经营不能脱离产品经营而存在。企业从商品经营角度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直接目标,一要提高销售利润率,二要扩大销售规模与水平。要实现商品经营的利润最大化,产品经营是基础,即通过产品经营增加产量;同时,要注重产销平衡及投入品与产出品的价格。
三、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资本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资本增值,因此,盘活存量资本,用好增量资本,优化资本配置,搞好资本收益分配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资本存量管理
资本存量管理的目的,是使现有资本得以充分利用,潜在经济效益得以充分挖掘。所谓潜在经济效益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企业实际经济效益与最大可能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在资源(或生产要素)投入(存量)一定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之间的差异。潜在经济效益的存在主要是企业资源存量没有充分利用造成的。从资本存量角度看,潜在经济效益存在主要是资本闲置和资本利用率低造成的。从这一角度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核心是要解决资本的闲置和资本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企业资本闲置,从基建、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看,主要表现是:在投资建设环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在生产环节存在封存、末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积压材料,废品等;在销售环节产品积压。资本利用率低的直接表现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开工不足、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资本存量管理就是要针对资本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原因,盘活存量资本,包括在基建投资管理方面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基建成本;在生产经营领域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搞好资源重新配置,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压缩库存产品等。现阶段伴随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企业理财要在国家宏观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企业内部资产重组与财务重组。
(二)资本增量管理
一个持续经营发展的企业,仅有资本存量管理是不够的,资本增量管理也是重要问题。资本增量管理的目的,一是优化企业经济规模,取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造,提高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资本增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增量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从企业理财角度,必须搞好以下几方面管理:第一,企业规模管理,即处理好资本投入与企业经济规模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在现阶段特别要注意搞好企业扩张和组建集团的财务管理。第二,技术进步管理,搞好技术选择、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从财务角度搞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正确处理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第三,企业筹资管理,选择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第四,企业投资管理,摘好财务预测,选择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与方法,提高投资收益率。
(三)资本配置管理
资本配置问题是资本经营的核心问题。其实,无论资本存量管理还是资本增量管理,实质上都存在资本配置问题,即存量资本配置与增量资本配置。资本配置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所谓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资源配置结构变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产出最大;二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投入最小。从资本资源配置看,提高资本配置经济效益就是要解决:一是一定量的资本如何在不同产品或不同用途之间进行配置,使投资收益率最大,如多项目组合投资决策等;二是生产一种产品如何优化配置各种资本资源的结构,使成本最低,如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构优化,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优化,流动资产或原材料内部结构优化等。另外,从企业权益角度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的优化,也属于资本配置管理的范畴。
(四)资本收益管理
资本经营从一个周期看,往往始于筹资,终于收益分配;从持续经营角度看,资本收益分配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因此,资本收益管理是资本经营的重要环节。资本收益管理从广义看应包括资本收益过程管理、资本收益业绩管理和资本收益分配管理。资本收益过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价格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等;资本收益业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利润管理、盈利能力管理、资本收益考核评价等;资本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本收益分配标准。分配政策、分配方式等。从狭义看,资本收益管理主要指资本收益分配管理。现阶段企业理财,应着重探索经营者绩效评价与补偿方式,股权管理方式与分配形式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