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校办产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一、校办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校办产业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来,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知识经济激励下,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在学校资金和固定资产支持下创办了大批高校校办企业。据2013年《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统计概要公告》可知,全国参加统计的552所高校有5279家校办企业。校办企业资产总额为3538.06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为1124.52亿元。校办企业职工人数也高达30万人,职工中具有高学历比例和研发人员比例远大于社会同类企业。该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企业创造的营业收入为2080.62亿元,所得净利润为83.12亿元,其中归属于学校方股东的净利润高达41.88亿元。由此可见,高校校办企业已经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公司已发展成社会影响和经济规模都极大的上市公司,这些年来校办企业为学校补充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科研培养科技人才、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等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校办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校办企业在创办初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资金不足、办厂条件简陋、人员关系复杂、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一些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机制,极大的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也有一些企业存在事企不分、产权不清楚、企业责任不明、成本核算混乱、风险控制低、经营者经济责任感差、缺乏监督等问题。轻者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重者造成经营者违纪、违法和腐败,导致企业破产。综合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学校作为校办企业的投资主体,主要还是任命法人代表负责企业经营,属于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实体。有的学校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够明确,一旦属于无限责任制性质的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法律纠纷、违法违纪行为,都会给学校带来极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些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整,财务处理混乱。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经营负责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把企业作为个人盈利的工具,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三是缺乏监督和风险控制。一些校企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审计制度。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制度,但由于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利益盘错在一起,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的审计。
(三)校办企业的改制与资产经营公司的建立
鉴于校办企业在早期的创办过程中,很多都是以学校作为出资股东的单位法人身份,按照资产关系规定,学校要直接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规避高校风险、规范化校办企业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函[2005])文件,要求各高校对学校所投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要求将拟保留的学校经营性资产从学校事业法人单位剥离出来,全部划到新设立的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事企分开的校办管理体制和资产经营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符合"管理科学、产权明晰、全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此同时,校办企业也应按照《公司法》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改制。对学校全资企业采用灵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改制。比如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联合优势,对相关企业进行内部优化整合,合并主业,加入优质资产,提高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对一些长期亏损、问题多多、资不抵债的公司应该尽早关闭,以免后患。对大多数公司而言,通过改制过程中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工作,能够及早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和纠正企业资产和财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规范化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改制后的校办企业都应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经营活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改制后的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机制、市场机制、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由学校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其主要任务是管理学校所投资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也必须明确,资产经营公司不再是学校的一个行政管理部门,而是一个有着经营实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只不过资产经营公司所经营的是股权和资产,对其考核的是资产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校办企业的投资主体,依法对所投资企业派出人员参加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受益分配、选择经营者和考核经营状况等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经营公司还可以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道"防火墙",当下属企业经营不善出现极大风险问题时,只由资产经营公司承担相应的债务责任,不会对学校的非经营资产造成损失,避免出现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的严重事件。
二、校办产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规范化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其主要职能是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资产的最大化。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校办企业在财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校企不分、产权关系不明确、企业责任不清晰;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企业重生产销售轻财务管理,造成资金周转缓慢、损失和浪费,降低经济效益;缺乏监督审计制度,资产疏于管理,出现不合理或违规开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缺乏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等。另外,与社会企业相比,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更高风险性。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来自自身的科研成果,面临着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投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加强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上的风险控制,提高风险决策的能力。校办企业改制的目的是按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校办企业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要独立于高校自主运行,但要接受资产经营公司的监督约束。校办企业要按《公司法》等有关要求建立相应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与相应的监督机制。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坚持依法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坚持公有制原则、合理分配原则和高效益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守法规,做好财务核实登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资金管理,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对资金的预算、使用、支出、收入等要真实准确,对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提醒,在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决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
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管理校办企业,资产经营公司要把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结合起来。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是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是以资产管理为对象,通过财务决策、分析、计划和控制等手段,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为保证治理机制有效、资金安全和资产完整,应设计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确立资金监控机制,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网络。资产经营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还应做到"高度集中、分散管理"。高度集中是指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应从源头实施企业财务控制,参与企业重大财务决策,保证不同层次财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维护其正当权益,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分散管理则指各个校办企业也应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自主盈亏,在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财务职责基础上,实行财务分级管理责任制。学校也应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利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对资产经营公司和校办企业进行审计监督。通过财务报告和经营绩效审计工作,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绩效评价和约束机制,对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任期责任审计,维护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为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对校办企业进行规范化改制,同时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来管理校办企业。同时,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监督机制的建立是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防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