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给新时代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极大挑战。初中学生正处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该做知识的呈现者,而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做创新的引领者;教学方法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创新意识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地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做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根据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依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奇引趣,从而促进他们乐学,通过探索努力让他们自己发现定理,力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学生的一切潜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心理因素,满怀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二、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环境
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扬民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局面,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在备课设计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其次,教师要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维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解决、创新。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明确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恰当地创设情境,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其次要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知识点的学习,悟出生活中的数学题。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得到激发和启动。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环境和机会。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往往呈现螺旋发展的态势,原有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新的问题情境,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契机。所谓"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也就是根据问题解决活动的发展态势,由问题引入知识,再由知识产生问题,通过进一步解决问题再产生新的发现,或者引起对前面问题的质疑,倒回来重新思考,因此把它看成是一个螺旋式的逐渐递进的过程。这样,把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通过不断引发新的数学问题,使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携手并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创新品质,逐步养成主动创新、善于创新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