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探析
课堂就好比企业的生产线,只有有序、高效地运转,才会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产品,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在正常有序、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养的优质人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下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之一,也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对知识做到了解透彻,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根据每堂课的目标任务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授"商"这一堂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组题目:(1)100/1,100/10;(2)24/4,240/4,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组题目中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变化,然后,学生就会发现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依靠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妙和规律,老师则要在课前准备环节上多花心思,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创设有效情境,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境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引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真理都来源于生活,而最终真理也会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就是要从生活中去理解数学。比如,在教授"加减法"这一章节时,老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解说,学生会觉得很乏味,难以集中精神。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身上都带了125元,去小卖部买零食吃,零食总共需要56元,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排演以下买东西的场景。学生从身上拿出了一个100元、一个20元和一个5元,最后学生选择拿出一个100元,找回44元,那么最后学生身上还剩下44+20+5=69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教学生使用算式来进行计算,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一来,枯燥难懂的数学也就变得简单了,学生学习感觉轻松很多。
三、巧妙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和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活跃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老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让学生可以去探究原因,可以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巧妙地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激发探索的热情。在课前,老师为学生准备好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然后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去拼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清楚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梯形进行分割,这样就会发现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理解和掌握知识,还综合使用了脑、手、眼,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开发,提升探索研究的能力,培养开放性思维,巧妙地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消化掉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化教学效果
自新课改以后,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有很多知识都较为抽象,不好理解,如果简单地依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因此,学校必须引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效地辅助老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老师要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实物,然后利用多媒体进一步熟悉12条棱之间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排摆,这样帮助学生理解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体积公式。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学生在理解了基础和重点知识以后,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效率也就提升了。
五、拓宽课堂,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重点和难点以后,老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延展,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对数学的学习要更加精深,因此,老师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延展训练。比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多层次、多样式的题目,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使用不同的方式去解答,长久下来,学生就能够熟练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同时还能够找到最便捷的运算方式,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课题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的效率和质量都有所提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