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传统观念对数学老师的定位往往是不苟言笑、严谨,甚至是学究样子的,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往往都有这种想法。这样的老师没有出格,但似乎不怎么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和学生长期的交往,我发现他们都喜欢听故事,每当我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各种神话故事时,学生总是目不转睛,我想如果把数学知识捆绑到故事里该多好啊!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一、故事的选择
1.巧妙利用――传统故事
片段:质数、合数
陈景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他的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中学辅导书,而且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激发了陈景润的兴趣,从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2.现身说法――身边的故事
片段:打折
六一期间,老师决定去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原本600元。甲商店打六折,乙商店采取了购物500~1000元免200元的方法,丙商店优惠总价的2/5,去哪家买最划算?
学生思考:去哪家买最合算,需要先求出每家的实际金额才能进行比较。甲商店打六折,说明是在600元的基础上打折,也就是600×6/10=360元。再看乙商店的价格,购物500~1000元送200元,上衣原本600元,只送200元,就需要付600-200=400元,然后再算出丙商店的600×(1-2/5)=360元。所以甲和丙最合算。
3.童眼看世界――儿童故事
片段:教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