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数学本身并不枯燥。如果教师对所授内容平铺直叙,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从而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已达到教学的目的,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人们常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人宫殿的入门向导。所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使他们在"学惑"、"疑问"、"好奇" 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下面就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教学目的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张景中院士的一篇讲集合的数学科普文章中描述的姑姑和6岁小侄儿的对话:
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
小男孩儿指指鼻子。
"不对,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
"那是腮帮子呀?"
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
最后,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
接着,作者才说出:"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他们组成了一个'集合'!"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断: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老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才有可能成功,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材施教,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人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