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刍谈
近年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况愈下,一级不如一级。从近年的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虽然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开发和提高,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有所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呢?我认为,首先,新课标与传统教材比较,计算降低了要求,带分数、繁分数的计算没了,繁琐的计算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中通分、约分也仅仅限于两位数。其次,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明显降低了。这样长期积淀下来的结果,学生的运算能力也就明显下降了。新课标就计算教学的目标指出: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出现计算能力下降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
但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看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这一现象,也是又心疼又心急。那么,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让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开发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灵活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计算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如:新教材中,某些内容不必分得过细,层次太多,不利学生对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例如,多位数的乘法分为一个因数中没有0 的、中间有0 与末尾有0 三种情况;减法分为不退位、一次退位、连续退位。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一般的计算法则,学生就能掌握。再多加练习,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听过一堂以20 内的加法计算为教学内容的教研课,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教师在黑板上写了8 道题,要求每组派一个人上黑板进行计算比赛。学生们一听是组与组的比赛,上台演算的学生在认真计算,可是台下有学生就没法组织,就在下面吆喝,看热闹,根本没有思考老师提出问题,何谈如何计算。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没能很好地预设和组织,其效果就可想而知。对计算教学,首先应是每个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并留给学生交流计算方法的时间和空间,然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计算练习还要达到一定的量。必要时适当加大运算量,提高运算难度。
三、走出算法多样化的误区
关于计算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是为了改变以往学生算法"一统化"的局面,突出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并形成习惯,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一个计算题算法越多越好,将学生都搞糊涂了。我听了一堂"9+7"的教研课,教师讲了5 种方法。课后,一位美术老师对我说,你们的数学课就是这么上的?我听了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9+7"了。
学生对这几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和比较,优化自己的算法,让学生选择其中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强调一般方法,淡化特殊方法。
四、重视口算练习
长期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因为任何多位数的四则计算,都可以分解成若干步口算来计算的。实际教学中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只有结合课时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口笔算练习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简单、快捷的方法。并要做到基本口算天天练习,时间可以是课前5 分钟,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数量可以10~20 个,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目的习题,以达到熟练、准确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有的学生往往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
六、不可滥用计算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器的引入是必然的,我们引导学生正解使用计算器,如:探究11×11,111×111,1111×1111,猜想11111×11111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等等。
综上,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数学综合素质。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