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启发思维
数学学科就像一条铁链,一环扣着一环,其中的联系非常密切,学过的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如果能较好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就能帮学生把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并不很难,从而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一步应用题来导入:
1.小明家有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10只,母鸡有多少只?
2.小明家有公鸡5只,母鸡有15只,一共有多少只鸡?
3.小明家有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10只,一共有多少只鸡?
当学生完成第1,2题后,被第3题难住,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前两题同学们是怎样算出来的?(2)谁能说出第3题的计算过程?(3)那么第3题能不能像前两题一样简单地把两个数相加呢?一下子就能求出结果?怎么办?请同学们看书里是怎样说的,谁能很快地找出方法来?以上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把学生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很快悟出不能一步得出得数的原因――鸡分为两种:公鸡和母鸡,要求出鸡的总数首先就得先求出公鸡的只数和母鸡的只数。课末反馈时,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要先理解题中的哪一部分?
二、科学思考,培养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此外,逆向思维往往被教师所遗忘,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学生探索和认知事物的思维定式。其实逆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什么叫逆向思维呢?逆向思维又叫逆反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有这么一道判断题:"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很多学生判断正确,学生误以为被除数末尾0的个数与商末尾的0存在必然联系,如何让学生避免错误的判断呢?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乘数末尾有几个0,是不是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积末尾的0是不是只靠乘数末尾的0而来的?学生作出判断后,再要求学生举出实例加以论证。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用多种思路去思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探究学习,发展思维
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口说、用手做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的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通过动手操作,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意识地进行有目的、有序的智力操作,学生的思维逐步内化,通过学生手的触摸、眼的观察、脑的思考过程,很快便能推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而抽象概括成为规律。
四、巩固知识,强化思维
学会了知识并不代表就掌握了,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并不一定能灵活解决。掌握某项知识后一定要进行反复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也是训练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课堂上学生所"懂"的知识要靠巩固练习,将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才能转化为"会",思维能力得到强化,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这样的巩固练习,既省时,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达到强化学生解题思路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做到适时适度,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尽可能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