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学生的表现
1.漠视数学
漠视数学的学生表现为对数学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有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数学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数学也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不会就是不会,在考试中也考不到好成绩,不认真学,分数也是那样。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有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数学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多做一些练习题,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数学,也不是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而是认为数学考试基本是以书本为主,只要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就行了,对拓展延伸的知识一概不闻不问,对老师提出的多练多想、培养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形成的原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培养。有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不思考分析。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数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很快就会退步的,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中段,尤其是四年级,重语文轻数学。主要是因为数学的知识内容越来越深,成就感不强,就是花了时间做,也不一定有好成绩。特别是各种解决问题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做不出来。再加上六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时间都忙于完成各科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去了,不知不觉就把一些需要花费时间去思考、去分析的题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采取的措施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小学生学习数学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我曾在六年级学生中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所学知识的内容。全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有关的知识点,并加工处理、装订好。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这样,原来不够重视数学学习的人,懂得了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原来感到应用题难解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了,还有一些学生开始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收集与此有关的知识点。他们再也不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很困难了。
2.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内容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呢?我就把要学习的重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看,形象地去理解。这种以雅解难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学生更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小学的数学教学就能更上一层楼。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