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有效性不高,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如火如荼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绝对权威者,倡导"师道尊严"、"尊师重道"。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向权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小学生的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发展尚不成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在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的群体,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意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关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进行反馈,将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爱反馈到数学学习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枯燥的数学理论生活化,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理论生活化,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可以摸得到、用得上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时候,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在座公交车,车上原来有11人,到下一站下车5人,在下一站又上车了6人,请问小朋友们计算车上现在共有多少人?这样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有效提高。
三、重视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用心设计,发挥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一般来说,知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知识的发展一般是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遵循知识的发展特征,不要随意布置作业,影响学生的知识构建与教学效果的巩固,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作业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特征,智力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进行练习。这样的作业布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不同的学习群体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要创新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据相关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在竞争模式下的学习效率要比平时高。小学生的好胜心使其在竞赛模式下更努力,记忆力也会随之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快"、"哪位同学的解题方法最简单便捷",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学习欲望,发展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引发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应当引入竞争的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变得趣味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