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数学创新教学内容优化的探索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教育事业变革,具体体现在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教学改革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方法和科教手段不断涌现,以消除以前教育中出现的弊端。这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的重任,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改革的成败。现代课程提倡课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理念,使学生从理性思维转化为感性思维,对于我国数学教学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在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成果及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双主体""交互式""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不断改革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应用型数学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数学不能单纯作为一种处理现实问题的工具。正如德国数学教育家格瑞斯曼所说:"数学不仅是为了锻炼敏锐的理解力,发现真理外,她还有能训练全面思考能力,科学系统地开发头脑功能,培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育中,不能单纯地教授数学知识,而应该重视数学素养和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模式较以前有重大突破。我们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讲授为主、多媒体为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已经逐步探索出"复合式""互动式""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实施"复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解释者和传导者,学生也不能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和知识的吸收者,数学课程教学不应成为一种程式、命令式的教学。纵观中学数学的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其内容已经成型、稳定。教学大纲、教材虽然经过多次变化,但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情感。我们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由师生共同作为课程的主体,一起参与教学并提供新的实际问题,由课堂互动进行双方探讨是解决问题,使教与学共同增长"的"复合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走进课程,学生充分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主体。这一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相长,使教与学相得益彰。其次,创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创建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讲透、练习、理解、问题解决于课堂之上的教学方式,注重解题思路、讲求解题方法,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再次,创新"多层次"实训教学模式。分层次培训是基于目前在国际上广受推崇的分层次教学思想和理论,目的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弊端。
数学课实施贯穿式教学,关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在模拟现实的情景中思考,学会学习和做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自觉完善认知结构,获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综合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要通过主动参与实现。数学教师要重视教学角色的转换,了解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及起点,设想学生解决问题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困难,提供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交流及展示的时间和场所,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改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发展能力和师生共同创新三者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因为知识是在运用中得到积累和补充的,使学生各种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必须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提高创新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抓好习题训练,课前预习题、课堂同步练习题、追踪复习题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多题同解、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和思考,给他们提供演练的空间,是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高等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设计,以问题驱动,运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将学生吸引进课堂,积极参与教与学,大胆探索实践,创新思维,科学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