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理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体会?

来源: 2017-10-06 15:08

 "经验+反思=成长"是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由此可以看出"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教学反思,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学反思当成了日常工作。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缺乏对教学反思的深入了解及专家学者的有效引领,一些教学反思经常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一、教学反思的初步认识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特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把各种教学内容、行为、过程作为对象进行全面、深刻地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一种新的认识,从而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等专业领域发展的过程。虽然我们经常在进行教学反思,但由于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我们在认识和行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区。

  二、教学反思的误区

  (一)浮于表面,敷衍应付

  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反思的了解,写出来的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纯粹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我们常常看到在很多教学后记上,教学反思常常一语带过,且粗浅马虎,没有体现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教师都把教学反思当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二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为管理学生而疲于奔命,即使想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内容零散,缺乏方向

  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零散、缺乏主题,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经常是今天反思这个,明天反思那个,缺乏一个主题和线索,使得反思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杂乱、不够深刻,每节课不管是成功之处还是不足之处,都一语带过,泛泛而谈,每天的反思几乎大同小异,没有去深入挖掘,这样的反思内容乏味、空洞,意义不大。

  (三)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对"学生的学"的反思

  教和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针对同一细节,由于教师和学生看待的角度不同,就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理解。为此,我们不能仅从"教师的教"的角度反思,还应该从"学生的学"的角度进行反思,而这一点是经常被教师忽视的。

  (四)缺乏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我们的教学反思通常都集中在发现问题上,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缺乏深入思考。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应用后,笔者觉得对勾股定理应用的训练不够到位,有必要加强,但对具体应如何加强却缺乏深入的思考。显然这样的反思只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上,忽视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改进的策略等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探讨,使得教学反思没有在增强理论认识和完善操作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瞬间或典型案例,因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而丢失。我们若能在课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事件进行细致的思考,把这些对问题的思考积累下来,将会极大地丰富我们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真正地成为能够理性思考的教师。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的重点――课堂情境

  教师及学生的行为、教学环境的设置等构成了教学课堂情境,当然,其中还包含了诸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因此,对课堂情境的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反思教学情境的具体内容

  通过回顾、整理、记录相关教学案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回想在课堂中与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在教学中闪现的教学机智及教学的成功与不足等,尝试对课堂进行修正重构。

  2.反思教学情境的过程

  过程是精彩的,也是必要的。这个过程包括如何在情境中感受反思,看待其中的"内容",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行动和步骤处理。这样的过程将促使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行为,进而深入思考隐藏于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念。

  3.反思不同时间段情境经验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时间段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其教学情境也必将有所差异。反思不同时间段的情境关系,将有利于找出个体的隐性知识和思维特质,进而提高教学品质。

  例如:当讲授完《等腰三角形》时,笔者的教学反思是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是否打乱了教学秩序:(1)如果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吗?(2)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情况吗?(3)等边三角形为何叫正三角形呢?笔者反思认为虽然学生所提的问题看似"东拉西扯",扰乱了原来的课堂计划,但仔细一想这其实就是学生"惑"的浮现,也是他们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起点。因此,这些问题虽然打破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应该予以保护。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教师就应加倍珍惜、支持,坦然面对。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智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由此,笔者也反思自已有时一味地追求上课进度,不管学生有没有接受、是否存有疑惑都拼命地往下讲,导致出现"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懂得越少"的怪圈。通过这堂课,笔者认识到课堂应多一点师生之间真情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从"圣坛"上走下来,主动地亲近学生,放下身段与学生交流,用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用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智慧。   笔者在这节课的反思中就紧紧扣住了教学情境的"内容"和"过程",抓住了课堂上出现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叙述,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组织行为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二)反思的难点――问题的分析

  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问题又是反思的难点,没有问题分析的反思就没有价值。所以,对问题的反思是实效的反思,是使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对数学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寻找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对课堂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反思的重点。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反思。例如,我们经常觉得课堂时间紧,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实通过反思可知,这种情况很可能与我们的教学行为失当有关。怎样避免重复提问,怎样避免学生重复回答,怎样做到精讲,怎样提高课堂效率,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深入反思和探究。

  教学结束后,我们应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确定下一步的行动。一般情况下,反思应按照下面的思路展开: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法合理吗?――我的做法有效吗?――我还能怎样做?

  (三)反思的创新点――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一些举动常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思维的火花"。教师应该给予这些"火花"充分的肯定,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激发,间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为一节生动的课堂提供过程保障。而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是精彩课堂的呈现,师生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将其写成反思记录将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丰富"教材"。

  (四)反思的成长点――教学的再设计

  上完一节课,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问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否渗透了数学思想,重点难点是否已经突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引导是否到位,例题讲解是否有新意,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有哪些亮点,如果重新上一次会做哪些改进……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及教学的再设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效果。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