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着眼于基本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着眼于基本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基本定义、原理等,夯实学生的基础,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两步混合式的题目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读出题目的意义,比如,22×9+45读作22乘9的积再加45,求和是多少,而100-77÷11读作:100减去77除以11的商,求差是多少。教师作出这样的要求,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专用名词"除、除以、差、和、商、积、商"的意义,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避免在读题的过程中出错的情况,还奠定了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对文字叙述题进行解答的基础。
二、把握学生的固有认知和经验
学习并非知识信息的简单累积,而是新旧经验和知识互相作用的结果。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结合自己固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积极地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加法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的经验和知识,这是由于他们之前已经会计算整数的加法,他们清楚"数位对齐,低位加起,满十进一"的计算原理。数学教学的过程体现,恰恰是由于学生有效调用了固有的知识储备,才推动了教学课堂中新旧知识的交融,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效。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试着运算8.79+6.3的时候,有的学生习惯应用运算整数加法的方法,将数字的末尾直接相加。此时,教师需要放大学生的固有认知,启发学生对运算的整个过程进行检查,进而指导学生反思和质疑相同计数单位相加以及元角分用整数算等,在进行更加深入的感受和分析以及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之后,让学生对一些不同的运算方法进行比较和鉴别,凸显"对其小数点"相加的原理,最终让学生明确正确地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着眼于基本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把握学生的固有认知和经验,从而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