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浅谈小学品德课程和数学资源的整合
2014年4月7日晚的新闻联播,以长达近5分钟的时间,推出了题为《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的报道,该校2014年将课程整合成数学与实践、阅读与生活、科学与技术、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5门"小梅花"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的品德课程中涵盖了大量其他课程的内容,比如说数学,平时关于数学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数学计算和课程资源优化整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品德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需要计算的地方,需要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们共同的家一课中的"我们的祖国真大"的引入部分,就用到了数学计算。下面是一段教学设计,教师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出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师:你会计算他们各自回家的路程吗?(生:会,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师指名汇报。
生:27×130=3510(千米),南京和哈尔滨相距大约3510千米;48×20=960(千米),南京和武汉相距大约960千米;5×750=3750(千米),南京和乌鲁木齐相距大约3750千米。
教师在多媒体投影上连线这三段长度,展示给学生看。
师:哪一个地方离江苏最近,哪一个地方又离江苏最远呢?生:新疆最远,武汉最近。
师:说一说你的家乡在哪里。(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师:你是怎么回家的,需要多长时间?
生1:回家坐火车,要一天一夜。(学生惊叹)
生2:坐汽车回家,要半天时间。
生3:坐汽车回家,要一天时间。
师: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
生:我们的祖国实在是太大了!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数学计算来让学生得出3段路程的长度,并进行比较,学生对于数字比大小有经验,通过和多媒体图片结合比对,一下得出远近的结论,小数字和大数字的对比,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接着,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回家的交通工具和乘坐时间,再一次感悟祖国真的很大,但是后面已经不需要再去计算路程,教师巧妙地把课堂和生活结合在了一起,把数学和品德也整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将数学图形和课程资源优化整合
品德与社会中除了一些常见的数学计算,也有一些地方用到数学图形进行教学,纯粹的数字对比学生会觉得枯燥和无聊,而利用一些直观的数学图形方法,会给课堂增添很多乐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显著的提高。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从世界看中国》一课,在介绍中国有多大时,用到了欧洲和中国面积的对比,但是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教材于是用数格子的数学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中国的面积很大,陆地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那么谁的面积更大一些呢?(出示中国和欧洲的地图)学生观察地图,提出猜想,有说欧洲大的,也有说中国大的。
师:我们把它们的面积分别制作成两张格子图,如何比较这两张图的面积大小呢?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比一比。学生动手数一数,教师巡视,生汇报交流。
生:欧洲有接近102个格子,中国有96个格子,所以欧洲的面积比中国的大。
师:每一个格子是10万平方千米,欧洲有1016万平方千米,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欧洲和中国面积相比,大的很多吗?
生:大的不多。
教师小结: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
教师把学生无法对比的两块面积,换成可以数一数的格子,把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小学生受认知限制,对于比较都需要一个具体的方法,数学里的数格子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比直接出示数据对比要丰富精彩得多。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新课程倡导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