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激励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老师来说"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效果非常好,能够对学生起到促进、激发、导向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当前教育不只是知识文化方面的教育,而且是素质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全体学生,从学生情感、态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关心和鼓励学生,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有效激励方法。
一、重视学困生的潜能发掘
学生之间成绩有差异,但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应该有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保证。而且老师应该多关注学困生,老师对学生的重视和关心,可以让学困生展现自我,并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数学在他们眼中不再是不可攀登的高峰,而是通过努力能够提高成绩、收获喜悦。优点和缺点从来都是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的,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应该充当伯乐的角色,发现和发掘学困生身上的潜在优秀特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
比如,我班同学小浩。数学课上总是自由散漫,喜欢在书本上写写画画,所以学习非常吃力。尤其喜欢在试卷的最后面写写画画,多次劝说无果,也让我感到十分无力。我知道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因为玩耍而学业荒废却让我常常内心十分痛苦。有一天,我看到被黑板报上绘画作品吸引的小浩,他的双眼流露的都是渴望和满足的目光,我走过去对小浩说:"如果你喜欢绘画,我就推荐你去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小浩从加入美术兴趣小组的第一天起就被绘画的神奇给"俘虏"了,一张张优秀的作品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出现在了板报上。成功的喜悦不但让小浩对学习有了自信,接来的一段时间迎头赶上成绩上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让小浩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功发掘他的潜力,这就是"激励"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二、加强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马太效应"广泛存在于学校教育中。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学困生,造成学困生越学越差、越来越多的情况。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差,学困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尊重、理解。而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对于伙伴和朋友以及家人的需要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在他们的人生成长道路上往往是起到引导和榜样作用的。我们需要用爱来和学困生群体交流,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信任老师和同学,友好互助。
三、加大对学困生的鼓励
在教学管理中,语言上的鼓励能使一个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特别是对孩子,孩子的天性是天真烂漫,从家长或者老师那里获得鼓励、奖励对他们来说比给他们一堆零食还高兴。课堂上学困生往往不喜欢举手,大多是因为害怕答错问题。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用期待的目光、和蔼的笑容、鼓励的眼神以及真诚的赞美。这样对一个老师来说非常容易做到,而对学困生的影响无疑如雪中送炭,可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四、注重树立榜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达到鼓励学生、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目的。同样作为榜样自己,更是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我们班级的学困生小王在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所缺失,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不够强。某次课堂上,黑板上有道题是这样的:"计算15×3=?"小王的解答:15×3=65。我感到非常奇怪,问他是如何计算的,他说:"5乘3是15,写5进1,个位上进来的1与十位上的1相加后再和3相乘等于65。"当我马上给他讲了正确的运算过程后,他之后的练习依然没有改正过来,对此,我就让班长每天课后对小王进行辅导,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几个星期之后他们成为好伙伴,而且小王还和班长进行比赛,互相出题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小王在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最后,我想告诉各位老师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相信每个学困生都会成为优秀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这也是教育的初衷,更是教师的责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