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浅谈数学习题设计如何打动学生
当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者,深知"减负"意义深远,关系民族大计,其落实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应设计富有趣味性、生活性、探索性、差异性的数学习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使被动学习数学到主动学习数学。
一、习题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纯计算题和纯文字应用题兴趣不大。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题目必须新鲜、好玩、有趣。运用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形式,设计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于一体的数学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如,教学《量的计量》的复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睁开眼一看钟,快8米了,我赶紧将长20克的笔盒,还有一盒250平方厘米容量的牛奶放入书包。啊哟,书包一下子重了许多,有4公顷重啊!我拿不动了。妈妈,快救救我吧!
此案例,让学生在修改"小马虎"的日记中,领略了数学的妙趣横生。实践证明,幽默的数学题型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不进行题型的转换,情境的创设,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很累,更谈何减负提质呢?
二、习题设计要注重现实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你们佩戴的红领巾的形状就是一个三角形,用20厘米的尺子,你能想办法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
学生即刻跃跃欲试,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人赞赏。方法(1):直接用尺子测量法。通过连加的方法获取底和高的相关数据,然后用公式底×高求值。方法(2):沿高左右对折法。只需测量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然后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乘2就可以。方法(3):往中心对折成两层长方形法。先测量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再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乘2。方法(4):沿高左右对折成两层直角三角形,再对折重叠成四层小长方形法。先测量小长方形的长、宽数据,再计算小长方形的面积乘法。
这道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妙处多多:一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二是让学生多角度参与了红领巾面积的"再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三是感受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是为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真可谓"一石四鸟",学习之高效,令人叹服。
三、习题设计要注重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相同,教师编制作业时,要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子。
刘庄小学一年级男生每个月要花4元钱,女生每个月花6元钱。那么刘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平均每个人每个月花多少钱呢?
1.学生试答。
2.出示选项:A.(4+6)÷2 B.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C.4~6元之间
3.小组合作探究。
4.成果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A选项为什么不正确,它在什么情况下又正确呢?B选项为什么正确,需补充什么条件?对C选项你是如何想的?
这样设计达到了问题的开放性,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得说,有得讲,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尽情地发言,这样的设计比教师一问一答的听讲方式更有效,因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平均数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习题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以灵活的方式编制题型,让学生独立探索,多向思考。这种题型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探究规律(用计算器算一算,发现规律后再写一写)
(1)1+121×9= 2+232×9=
3+343×9= 4+454×9=
我发现了_____。
(2)再写出一个类似的算式试一试:_____。
(3)37×3=111 37×6=222 37×9=333 37×( )=444
37×( )=555 37×( )=666 37×( )=( )
这道习题设计,使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到数学的规律美,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推理。
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数学教学中设计"趣味与情境并重,现实与应用融合,开放和综合齐驱"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保持极大的兴趣,同时还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简单背后的繁杂,优美背后的艰难。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