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毒性病理学是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毒性病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从形态学的侧面, 研究实验动物给受试药物后,所引起的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差异,来阐明药物所引起形态变化差异的剂量-效应关系。确定损伤的靶器官、靶部位、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程度及其变化过程和转归,并且分析其致损机制,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结论[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毒性病理学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本文着重于对这些新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毒性病理学的概念毒性病理学(Toxicologic Pathology)是研究药物在不同剂量作用下,从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水平乃至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层次上受试动物的病变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功能变化的学科,毒性病理学检查的目标是通过动物实验,运用形态学的观察方法,来识别和描述实验动物对药物的反应,进一步阐明或推论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人体损害的主要靶器官、损伤性质和程度、最低毒性损伤剂量及其预后和作用机制等基本问题,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病理学数据,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也为深入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提供思路[2]。
毒性病理学的特点毒性病理学具有以下特点:①是对视觉图像所见的描述,依赖视觉的判断, 是以肉眼、光学显微镜为观察基础;②根据实际中观察到的变化,与未变时的情况相比较,推断可能出现的病变;③能结合全身所见症状、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病理学检查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法;④但是动物发生病变的特点和病理组织学与人体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所得结果不能简单外推于人;⑤病理组织学所见指标缺乏客观的定性(定量) 资料,毒性病理学必须借鉴前辈形态学的经验,并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尤其是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相互结合,综合分析,因此是一门交叉学科[1]。
毒性病理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毒性病理学在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诊断标准和诊断术语不统一;② 药物靶点定位和病变特征不明确;③致病机制探讨不够深入等。毒性病理学诊断的标准化可通过建立毒性病理学图像和背景数据库、鉴别自发性病变、形成规范的术语模式以及实验数据的正确判断和分析等手段逐渐完善。近年来,毒性病理学常规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毒性病理学新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毒性病理学对药物靶点的定位的准确度,并且为病变特征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