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皮肤病综合征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干扰素;不良反应;抗病毒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作为病毒性疾病及肿瘤有效生物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但某些患者在应用过程中,除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头痛、疲乏、纳差、恶心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 血糖增高[1]
患者,男,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既往无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病、精神病史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其父亲有糖尿病史。入院时,空腹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7.2mmol/L,B超:肝脏弥漫性损伤。予以α干扰素(利分能)300万u肌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治疗到第6个月末时出现口渴、消瘦,查空腹血糖:16.8mmol/L,肝功能正常。停用干扰素,予普通胰岛素10u、6u和8u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1周后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血糖:7.8mmol/L,但胰岛素不能减量,否则出现血糖异常。患者无其他用药史,故考虑可能是因干扰素引起血糖升高。
2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
患者,男,61岁,乏力、胸闷1年余,加重7天入院,1年前因乏力胸闷曾住某院,当时不发热,心肺无异常,怀疑为骨髓纤维化。经用干扰素(商品名:赛若金)、羟基脲、力抗栓等治疗18天出院,出院时血红蛋白91g/L,红细胞3.51×1012/L,白细胞18.0×109/L,中性粒细胞0.71,血小板585×109/L。出院后单用干扰素治疗,每次300万u,im,qd,共2个月,其后隔日1次共1个月,然后隔2~3天1次共7个月,7天前最后1次注射干扰素,因胸闷、心慌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92次/min,精神差,胸部和四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巩膜无黄染,面色苍白,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极度低下,粒、红两系缺如,淋巴细胞0.8,浆细胞0.12,网状细胞0.08,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骨髓小粒内网状细胞和浆 细胞居多,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经反复输注压积红细胞、血小板,给予环孢素 A、激素、康力龙、GM-CSF、丙种球蛋白、抗生素及对症治疗20余天自动出院,出院时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0.6×109/L,血小板25×109/L。
3 过敏性紫癜[3]
患者,男,20岁,间断性乏力、纳差、肝区不适4年,加重月余。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每日300万u,每日1次肌注,连用2周后改为隔日1次。另配合用肝泰乐、维生素类、复方丹参治疗。初用干扰素时有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经对症治疗后类感冒样症状减轻。用药期间多次复查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正常,干扰素用到第11个月时患者双踝关节周围出现紫红色的皮疹,大小不一,压之不退色,局部瘙痒,立即查白细胞为5.6×109/L,血小板11×1012/L,出凝血时间正常,嗜酸细胞计数为0.66×109/L。未停干扰素加用抗过敏药治疗2天皮疹不减轻,再次复查血常规、血细胞6.0×109/L、血小板14×1012/L,出凝血时间正常,嗜酸细胞计数为0.99×109/L,诊断为干扰素而致过敏性紫癜,随即停用,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止血敏,口服扑尔敏后皮疹逐渐消退,10天后紫癜完全吸收。
4 胆汁淤积[4]
患者,男,44岁,因间断乏力1年,加重1周,以"慢性乙肝炎"收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胸部可见3枚蜘蛛痣,肝掌阳性,肝区叩击痛。B超:胆囊炎。给α-2b干扰素300万u,每日1次,肌注。患者自诉应用干扰素7天后出现皮肤瘙痒明显,大便颜色灰白,查体可见巩膜明显黄染,胸腹部皮肤可见搔痕,有条索样出血点,未见皮疹。给予停用干扰素,加用熊去氧胆酸片、胆维他、茵栀黄、甘利欣。
此患者乏力、恶心等自觉症状轻,而以明显皮肤瘙痒、大便灰白等胆汁淤积表现为主,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C-转肽酶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活力无明显下降,综合考虑符合胆汁淤积临床表现。
5 过敏性休克[5]
患者,女,17岁,因左胸部出现簇状水疱伴疼痛2天,来我院就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胸部至左腋下8cm×4cm、4cm×3cm两片潮红斑,红斑上布满大小不等的水疱,诊断为左胸部带状疱疹,经给予阿昔洛韦片0.2g,po,每日5次,布洛芬0.3g,po,bid,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im,治疗3天后,效果欠佳,第4天加用干扰素(商品名:利分能)300万u,im,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90/53mmHg,脉搏120次/min,呼吸率32次/min,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吸氧并给予肾上腺素1mg,im,地塞米松10mg,iv,同时进行其他抗休克治疗,10min后患者呼吸急促和心悸渐好转,血压渐升,20min后,症状消失。
6 干扰素致寻常性银屑病[6]
患者,男,38岁,因全身出现红丘疹、脱屑伴瘙痒1个月来就诊。患者曾于3个月前因发现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上臂外侧皮下注射。患者在注射第1、2、3针后感针刺处瘙痒,搔抓后针眼处出现一米粒大小红丘疹,逐渐扩大,表面有白色脱屑。患者在注射4针后感全身皮肤瘙痒,30min后躯干、四肢出现多发性米粒大小红丘疹,考虑为派罗欣过敏,遂停用此药,并口服息斯敏,但红丘疹仍不断增多,以双上臂外侧针刺处及双手、双足明显,手足部皮损融合形成弥漫性潮红,表面有白色鳞屑。患者发病前未使用其他药物,未感冒、咽痛,否认非婚性接触史。既往无银屑病病史。皮肤病理学检查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经过静滴强力宁注射液、口服叶酸、制银灵及外用抗敏止痒霜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损全部消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