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幽门螺杆菌与脑梗塞相关性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92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60~88岁,平均(68.35±6.83)岁。对照组: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61~80岁,平均(65.48±8.80)岁。排除标准:既往有明确的胃、十二指肠病史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冠心病患者,严重贫血者以及合并各种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登记,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以及肥胖情况。(2)用血清学试验检测Hp。用金标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agA-IgG,受检者均清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血清CagA-Hp-IgG参照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ELISA)试剂盒(上海晶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说明进行测定,阳性者表明有Hp的感染。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
2 结果
2.1 脑梗塞与Hp感染的关系
脑梗塞组和对照组CagA-Hp-IgG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64例)和43.68%(38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脑梗塞组CagA-Hp-IgG阳性与阴性者TC、TG、 Glu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RP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脑梗塞组CagA-Hp-IgG阳性与阴性者检测指标(略)
3 讨论
Hp的Cag-A是一种与细胞毒性产生相关的Hp抗原,具有很强的毒性,其与细胞空泡毒素A(Vac-A)是目前Hp诸多致病因素中备受人们关注的Hp毒素,最近的研究表明Hp感染与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发病机制认为是,在Hp感染的患者中Cag-A菌株阳性者可通过持续的弱的炎症刺激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增加促凝物质而影响凝血机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硬化的危险性[1]。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发现脑梗塞CagA-Hp-Ig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老年脑梗塞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而且可能主要与Cag-A阳性的Hp感染有关。Markus HS等[2]观察了238例患者和119例健康对照者,结果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中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除了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社会经济状况后H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仍有意义;李亚军等[3]测定83例连续住院的脑梗塞患者血清CagA-Hp-IgG,并与7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CagA-Hp-IgG阳性率为45.8%,对照组为19.7%,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慢性Hp感染尤其是Cag-A阳性Hp菌株感染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关。本组的研究结果与上述国内外报道相似。
研究发现,补体的激活以及其他炎症前介质直接参与了脑梗塞的许多病理过程。血浆CRP在脑梗塞的发生中不仅是一个炎症的伴随效应,而可能参与炎症的致病作用[4],其可能解释如下:CRP可与包括脂蛋白在内的一系列物质结合,引起CRP在局部(特别是粥样斑块)的沉积,通过补体激活途径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并引起斑块破裂,从而参与脑梗塞的形成。当脑梗塞发生后,血浆CRP的增高可能会造成损伤部位的CRP与磷脂的结合,从而进一步加重缺血或出血部位的炎症损伤。在本研究中,脑梗塞组CagA-Hp-IgG阳性与阴性者TC、TG、 Glu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RP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Hp感染是否是通过血脂代谢的改变而增加老年脑梗塞的发生尚不确定,但Hp感染可使血浆CRP显著增高,从而在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之,脑梗塞患者存在Hp感染,但Hp感染是否确为老年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如何,尚需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