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60例
【关键词】 左卡尼汀;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生成减少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是主要原因,但临床上部分患 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效果不是很显著,目前认为可能与体内左卡尼汀(L-canitine,肉碱)缺乏有关。我们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0例肾性贫血,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在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原发病例分别为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18例,动脉硬化性肾病7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入选标准:血透透析3个月以上,血细胞比容< 0.25,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检查无铁、叶酸、VitB12缺乏,无顽固性高血压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近期无输血、失血、感染等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6.8±14.3)岁,血液透析(6.5±3.3)个月,每周2~3次,每次4~4.5h;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16.8)岁,血液透析(6.8±3.7)个月,每周2~3次,每次4~4.5h,两者在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方式、透析剂量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方面均相匹配。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100~150U/kg,分2~3次进行。同时常规口服铁剂、叶酸和VitB12。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共12周。而对照组不用该药,治疗前和治疗后抽血查Hb、HCT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
1.3 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Hb、HCT及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检验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Hb、HCT和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变化见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Hb、HCT比较,P值均< 0.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间Hb、H CT比较,P值均< 0.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和HCT纠正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卡尼汀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表1 治疗前后Hb、HCT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目前认为导致肾性贫血的因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故目前临床上已成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不是很显著。国外文献报道,肉碱缺乏是肾性贫血的另一重要因素,肉碱缺乏可以导致正常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1]。肉碱是一种四价氨化和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能参与脂肪酸的氧化,作为转运载体携带脂肪酸穿越线粒体内。肉碱主要来源食物摄取,动物性食品中的含量很高,如肉类和乳制品,生物利用度54%~ 87%,其次肝脏和肾脏也会合成肉碱,故一般不会缺乏[2]。而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肉碱合成明显减少,同时富含肉碱的食物摄入相对不足,再加上血液透析也会有清除一部分肉碱,因此会发生肉碱缺乏。肉碱缺乏时可影响线粒体内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致使脂类在胞浆中积聚,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引起能量缺乏;同时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积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有明显的肉碱缺乏,补充肉碱(左卡尼汀)后血浆卡尼汀浓度明显升高,这与国外报道一致[3]。
本项观察结果证实,左卡尼汀与红细胞生成素合用可显著提高Hb、HCT水平,纠正肾性贫血,这可能由于:(1)左卡尼汀减少了红细胞长链酰基肉碱的积聚,改变了红细胞膜的脂质成份,增加了红细胞对不同类型应激的抵抗,降低了红细胞的脆性,最终延长了红细胞寿命;(2)左卡尼汀使尿毒症病人的脂肪酸转运及氧化性增加,提高了钠-钾-三磷酸腺苷泵的活性,从而稳定红细胞膜,提高红细胞比容[4]。(3)左卡尼汀还可通过对骨髓红系祖细胞的作用,提高了疗效[5]。因此,左卡尼汀对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有改善作用。
总结本研究和既往结果[6],笔者认为: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用能显著提高Hb、HCT水平。使一些单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较差患者,经合并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后可取得满意疗效,为顽固性肾性贫血的治疗找到了新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