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主要是指年龄在三周岁至四周岁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在心理上,三至四周岁的幼儿喜欢游戏玩耍,对于枯燥和抽象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对于生动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相对枯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和演算过程变得生动具有吸引力,是幼儿教师主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将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增强幼儿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更好地实现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其内涵旨在说明幼儿时期的孩子是在怎样的生活中渡过的,很精辟,确实如此。一个人的幼儿时期的天性就是好玩,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在快乐体验中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认识世界中点点滴滴的规律。将生活中幼儿已知的形象事物放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一方面对于未知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学习和认识新鲜的事物或知识。另一方面,很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事物具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并且很难理解和学习。通过简单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学习,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趣味数学教学中。例如,对于数字的认字教学中,将阿拉佰数字的形状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增强学生直观的形象记忆。"1"与"铅笔"相结合;"2"与"鸭子"相结合;"3"与"耳朵"相结合;"4"与"国旗"相结合;"5"与"钓钩"相结合;"6"与"哨子"相结合;"7"与"镰刀"相结合;"8"与"葫芦"相结合;"9"与"蝌蚪"相结合。并且将其编成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能够更加便于孩子的记忆和学习。"1"像铅笔,直又直;"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讲课;"4"像小旗,风中飘;"5"像鱼钩,来钓鱼;"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来割草;"8"像葫芦,高高挂;"9"像蝌蚪,找妈妈。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将日常的行为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例如,对于数学图形的认识。在让孩子认识圆形、正方形等图形上,给孩子每人发几块小饼干,告诉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先把饼干吃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再让小朋友将饼干吃成一个圆形。通过这样的活动直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手中增强了孩子对于图形的理解。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一)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受这种做法的启发,我想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小朋友们一边做游戏一边接受数学知识,感受到的是学习和游戏的双重快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根据我的教学体会,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证实了这一观点的科学性,也算是我个人对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