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两究一练”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特征
一、提出"两究一练"的背景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逐步适应教育形势,不得不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转变课程功能。(2)改革课程结构。(3) 改革课程内容。(4)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二、"两究一练"的内涵
所谓"两究一练",就是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即本节的重点知识;课上师生互动,通过引导、小组合作讨论等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于现实,实现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课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归纳方法、提升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两究"指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浅层探究,即预习探究;其二为深层探究,即展示探究。预习探究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的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加以理解和掌握。展示探究部分是本节的难点知识,通过对预习探究部分的理解、掌握,在课堂中重点展示、引导,从而挖掘教材,延伸拓展新知,做到深度的挖掘提炼,广度的拓展创新。
2、"一练"即当堂训练。在学习新知之后,设计了一部分习题,当堂完成。使新知加以巩固复习,延伸拓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两究一练"的主体特征的体现
"两究一练"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模式。现从以下三点对这种模式加以分析说明。
1、"两究一练"的开展原因
学生的自主实践,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仍未重视,尤其是预习实践。教师教学中未把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习惯、兴趣、品质、方法纳入教学内容,尤其是预习的习惯、方法和能力。学生不作预习,或无力预习,教师得不到学生的预习反馈,对教学的起点缺乏较为具体的了解,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所轻重。学生不熟学习内容,短时无法领悟,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变相灌注。学生所得知识无法消化只是课后做机械训练,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宝贵时间。这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粗糙、马虎、潦草、抄袭、偷工减料等不良习惯,不良品质。这迫使我们遵循新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2、"两究一练"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将一切教学活动都依附于学生,离不开学生的预习、讨论,探索、挖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学案预习
学案就是老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挖掘和重组,结合教学对象能力和知识两方面的要求,对本堂课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整合、设计、挖掘,创设导学案。后将其提前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疏散,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2.2 学案精讲
学案是由教师精心设计而整合出的知识之精髓,既有本节课的重点,又有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内含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课堂中,预习探究部分主要是由学生提前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完成,对此不做过多讲解。若有不理解之处,由学生提出,再经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答;若还有疑难,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并总结归纳出精确结果。展示探究部分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上台展示,其次师生共同判辨解法的准确性,若有错误,便由学生集体找错、改错,而后由解法正确的同学讲解其思路、解法。若遇到学生无法解答或解答困难时,由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综上所述,"两究一练"模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自主学习、展示探究、讨论、测量、实验、实践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下,能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做到融会贯通。
2.3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又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很好反馈,同时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挖掘、拓展和延伸的体现。当堂训练是以习题的形式而设计的,经过以上各个环节后,留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困难时师生相互配合而完成。
3、"两究一练"中的主导作用
"两究一练"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学案的引进,学生参与,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师只对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课堂中只做到适时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探索,挖掘新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