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1 从数学的启蒙教育做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尚未形成知识体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十分抽象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数学的启蒙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到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教学生认识货币来展示数学的实用性。向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讲解其中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文具或玩具的价格,以及如何付钱和找零。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货币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实际价值和作用。
2 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处于童年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很不成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过去传统的静态课堂模式下,教师只是机械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容,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师生之间只是机械的传授和接受关系,几乎没有交流。如今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交流变静态为动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仅传授文化知识,还有对学生情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的传授;学生也变被动为主动,踊跃发言和提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反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应抛开所谓权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学生做朋友,真正做到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缩小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后进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预设准备工作,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立数学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因素等划分小组组员,各个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设置难度合理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思考和讨论,加强交流,互利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撒手不管。教师应该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根据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纠正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
3 以数学课本教材为依托,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的抽象与概括。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仍较为抽象,与实践联系较少。教师应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发掘数学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让数学学习更有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和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将学生感兴趣的生动的题材融入到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内容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百分数、列方程解应用题等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题目设置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优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突破课堂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绝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小学生心智发育刚刚起步,对于直观的材料接受度较高,注意力很容易被声音、光影等媒介所吸引。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和模拟功能,通过幻灯片投影、电脑图像等直观性较强的多媒体工具,将传统课堂模式中难以操作或表现的教学情境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里说的收获并不仅仅是学业方面书本知识的收获,还应包括学习方法、思想品德、心理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