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体外震波碎石结合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84例
【关键词】 体外震波碎石机;排石汤;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是泌尿系常见多发病。中医学属"砂淋"、"石淋"、"血淋"的范畴。笔者运用震波碎石结合排石汤治疗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4~66岁,平均42岁;肾结石31例,输尿管结石43例,膀胱结石8例,尿道结石2例,结石横径最小0.3cm×0.5cm,最大0.9cm×2.4cm;伴肾积水32例,伴血尿或尿10项有红细胞41例,伴腰、腹痛68例,伴发热、尿10项有白细胞31例;双侧或结石2粒以上33例。
1.2 诊断依据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腹痛、尿频、小便短赤等,尿呈肉眼血尿或尿10项有红、白细胞,均经B超或X线造影,个别用CT检查确诊为结石症。
1.3 治疗方法
1.3.1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采用广州白云山厂生产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每次治疗冲击波冲击1500~2000次,治疗时间30~60min。碎石前准备:血、尿常规、心电图、B超、X线或CT检查报告单或复印件交碎石中心存档。碎石前2天有感染、白细胞升高、发热者,先给予抗生素治疗,热退后方进行碎石,碎石后即口服排石汤。
对高血压、心脏病、妊娠、肾炎、肝肾功能衰弱、出血性疾病列为禁忌证。对双肾结石,先粉碎结石较小一侧。双输尿管结石先粉碎梗阻一侧。无梗阻先粉碎较小一侧,一侧肾结石,另一侧输尿管结石,先粉碎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单服中药。同一部位结石需治疗2次者,间隔至少6天,同一结石最多进行3次碎石治疗。
1.3.2 排石汤治疗 药物组成:金钱草15g,海金砂15g,鸡内金12g,延胡索12g,石苇15g,白芍20g,甘草10g,滑石15g,威灵仙20g,冬葵子15g,王不留行15g,黄芪15g,牛膝12g。加减:气虚者加人参10g,另炖服;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5g,熟地15g,旱莲草15g;肾阳虚者加附子10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脾虚者加党参30g,白术20g,茯苓15g,淮山药30g;伴肾盂积水者加丹参15g,泽泻15g,去白芍改赤芍;血尿或有红细胞者加白茅根30g,旱莲草20g,生地15g,白芍改为赤芍;湿热重,排尿痛或尿有白细胞者加银花15g,白花蛇舌草15g;腰、腹痛加剧者加木香12g,乌药12g。每日1剂,煎2次,分3次服,6天为1个疗程,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活动、多跳跃。若6天结石未碎未排,行第2次碎石后再服6天,如果还未碎未排,第3次碎石后再服6天后进行统计。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结石完全排出,B超或X线检查结石影消失;无效:经碎石3次,服中药3个疗程乃症状无改善,B超或X线检查结石位置无变化。
2 结果
碎石后有血尿21例,下腹痛、排尿痛32例,经服中药3~4天内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多数开始排石时间1~12天结石排净,少数12~18天结石排净,个别需18天后才排净。
本组84例,1次碎石服药排石35例,2次碎石服药排石41例,3次碎石服药排石6例,无效2例,治愈率97.6%。并追踪半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肠道积气,不仅有碍结石定位,且会损失冲击波的能量,因此,术前避免摄入产气的食物,进少渣饮食,必要时清洁肠道[1];体外震波碎石能使较大结石碎裂,结合中药的作用,使结石迅速排出,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范畴。其主要病因肾气虚为热所乘,膀胱气化失常,气血瘀滞,湿热蕴结下焦,尿中杂质聚为砂石,阻塞尿道,气机不通则痛[5]。砂石与热邪伤及血络产生尿血,严重者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日久必损害肾功能[4]。
口服中药排石汤是提高结石排净率及预防复发再生的重要措施。方中金钱草、海金砂利尿通淋排石,清热解毒消肿。鸡内金健脾胃,化坚消瘀、溶石、消蚀结石,利于结石排出。延胡索走血分而活血化瘀,走气分而行气止痛,为血中气药,止痛佳品[3]。石苇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止痛之功。白芍、甘草理气解痉止痛,扩张输尿管,以利结石排出。滑石滑利管道,利水通淋,使尿量增多,冲移结石。威灵仙通经活络,利尿止痛,溶解尿酸盐作用[2],并具有扩张和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作用。冬葵子能增强输尿管动力,以助结石排出。王不留行理气通络,又是溶石消石要药。黄芪补气固肾,利尿消肿,鼓舞肾气,增强输尿管蠕动,推动结石下行。牛膝补肾强腰,利尿通淋,止血,消气止痛,引药下行,防碎石后络脉损伤出血[1]。
诸药合用能奏益气固肾、清热利湿通淋、溶石化石、排石之功,并能减轻炎症,增加尿量,松弛管腔,通利水道,从而为结石排出创造有利条件,故疗效满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