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我院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医院感染;真菌;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月至12月本院所有出院病历中发生医院感染者。
1.2 方法 查阅病历,确认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者,收集相关资料。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及检出情况 2004年1月~2004年12月总出院人数15 610人,发生医院感染632例,发生率4.05%;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发生率0.52%,占医院感染的12.82。81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中男52例,女29例;年龄12岁~86岁,平均年龄72.5岁。真菌检出时间、标本种类、科室分布及真菌种类,见表1。
表1 真菌检出构成比(略)
2.2 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抗生素、激素的应用、化疗、侵入性操作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略)
2.3 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与治疗7例(7.41%)病史中记载考虑真菌感染,送检标本进行真菌检测; 42例(53.09%)病史中有记载体温升高持续不退及相应局部症状,但都考虑为细菌感染未控制,增加或调整抗生素应用,送检标本进行细菌检测,有少数则主观判定为厌氧菌感染而增加抗厌氧菌药物;32例(39.51%)病史中未明确记载,仅能从体温记录中发现体温升高持续不退。在实验室真菌检出报告后,3例(3.70%)认为是标本污染而不予考虑,48例(59.26%)再次送检标本,未调整治疗方案;30例(37.04%)在再次送检标本的同时调整治疗方案。经再次真菌检出报告后,78例(96.27%)均停用或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停用激素,辅以其他支持治疗,进行抗真菌治疗,多采用氟康唑,泌尿系统感染者用两性霉素B冲洗尿道灌洗膀胱。81例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为8 d~116 d,平均28.6 d,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2 d。治愈21例(26.92%),好转51例(65.38%),无效9例(11.11%)。
3 讨论
本组资料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与文献[1,2]报道基本相似。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绝对优势,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重点感染科室为呼吸内科和感染科。资料也显示以下特点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60岁、抗生素应用多而滥、 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激素及化疗的应用、侵入性治疗操作;低蛋白血症。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屏障功能被破坏[1,2]。病原学检测和抗生素合理应用是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点。抗生素的使用随意性很强,缺乏必要的原则和更换依据,种类繁多更换频繁,档次过高,在长时间使用无效果时才考虑病原学检测。由于这些不合理的应用,特别是盲目地应用抗厌氧菌药物,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极易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引发真菌感染或二重感染。正常菌群尤其是厌氧菌具有生物屏障作用,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预防真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科室与微生物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与信任,是致使临床医生对病原学检测不重视和随意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医生加强相应知识学习的同时,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病原学检测质量,控制送检标本质量、控制检测过程质量,准确快速提供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作必要的合理的解释,使病原学检测具有权威性,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严重问题,因为其感染对象绝大多数为免疫力低下,且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者,而这些患者常必须进行一些成为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诊治措施,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治疗措施[4]。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真菌感染非常重要,但是,调查显示临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失去预防和早期诊治的机会,常引起严重后果,因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已是首要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认识、加强真菌学教育、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对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5]。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