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转归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C反应蛋白;预防价值
冠心病(CH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对CHD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与CHD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CRP作为炎症的标志,与缺血性心脏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我们检测CHD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CHD病变程度与CRP的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对CHD的转归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及作为临床疗效判定的指标的可行性。为预测CHD的转归提供一个可靠的客观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选取从2003年1月到2005年1月本院的住院CHD患者130例,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和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和命名标准,纳入本研究。按临床分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排除近期(至少1个月内)风湿免疫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各组间的一般临床特点差异无显著性。
1.2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对象血清CRP含量、心肌酶含量、心电图改变以及临床症状。比较分析各组间血清CRP含量差异的显著性。动态观察CHD患者血清CRP含量以及病情变化。按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胸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缺血改善、酶学回落)和恶化组(胸痛加重、心电图提示缺血加重、新发梗死及发生心脏事件),测定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及之后每3天的血清CRP含量,分析两组间的CRP含量与CHD转归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对象血清CRP含量比较 如表1所示,SA组血清CRP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UA组和AMI组CRP含量高于对照组及SA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且AMI组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各组对象血清CRP含量比较 略
2.2 CHD患者血清CRP含量的动态变化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入院48 h内的CR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从第5天起好转组患者血清CRP含量逐渐下降,而恶化组患者血清CRP含量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
表2 CHD两亚组CRP含量变化(略)
3 讨论
CHD是一种复杂疾病,近年来经过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型、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导致临床事件的发生[3]。CRP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它在人体遭受侵害、组织损伤后的24 h~48 h内在血液中就会上升,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的敏感指标[4]。本研究中CHD患者中,UA及AMI患者血浆中CRP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这与国外报道[4]的CRP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关系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由此提示UA及AMI患者均存在血管内斑块破裂、内皮细胞损伤、胶原暴露及血小板黏附,由此可产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促使单核或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且自身是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生成因子及趋化因子,进一步促进白细胞浸润,从而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血中CRP的升高。因此,对CHD患者测定血浆CRP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5]。CHD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随着病情的恶化而逐渐增高,而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故提示在某种程度上血清中CRP的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在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高低是反映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判断CHD转归非常有价值[4]。CRP作为预测CH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有效预测因子而被赋予全新意义,但CRP与CHD相关性的定量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