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静脉直刺穿刺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 静脉直刺穿刺;临床护理;人文关怀
静脉穿刺是护理最常见,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如何为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轻侵袭性操作所带来的痛苦是护理人员尤其是住院部护士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2 a的临床实践,每月均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静脉直刺穿刺法1次成功率高,患者反映疼痛轻微,静脉留置时间长,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住院部患者,日均20人次,男女比例为4~5∶1,年龄5岁~70岁。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进行观察,部位,手背、足背、上、下肢浅表静脉,选择静脉从远端开始。步骤,止血带一般扎在穿刺上方6 cm左右,消毒范围在5 cm以上,嘱咐患者微微握拳,左手拇指沿静脉走向固定血管,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1],由静脉上方将针尖斜面直接刺入皮下血管,沿静脉走向插入针梗的3/4,留置针应避开血管分叉处。斜刺法由静脉旁0.5 cm~0.8 cm处刺入皮下潜行0.5 cm~0.8 cm从静脉侧方刺入血管。
2 结果
见表1。
表1 直刺法与斜刺法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3.1 直刺法使穿刺成功率显著增高进而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百分百的成功率不仅可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同时也可增强患者对你的信任度和依赖感。良好的信任度是密切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斜刺时针尖与静脉间实际角度为15°,几乎与静脉壁呈平行状态,进针时静脉极易滑向一侧,造成穿刺失败,降低1次穿刺成功率,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有资料显示直刺法的成功率是斜刺法的1.6倍。
3.2 直刺法让患者的疼痛感觉明显减轻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亲近感 由于斜刺法针梗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相应增加了对皮下组织和神经末梢的刺激,对血管壁的损伤也较大,疼痛明显加大,甚至出现静脉闭锁,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里反应,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语无伦次,挑肥拣瘦甚至听到治疗车的声音即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湿冷,肌肉紧张,继而拒绝接受输液治疗。但只要听到信任护士的声音,即和颜悦色,听之任之,密切配合。
3.3 直刺法使静脉留置时间延长,相应减缓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协调了护患紧张关系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在减轻患者痛苦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留置时间的长短也就成为这一矛盾的敏感话题。斜刺法因增加了对皮下组织和神经末梢的刺激,对肌纤维的牵拉及损伤,易造成软管在静脉内打折、堵塞,缩短留置时间。这样极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一系列心理反应,诱发护患矛盾冲突的发生。直刺法相对对血管壁和皮下组织损伤小,官腔留置的针梗长,活动余地大,能较好地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4 体会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实现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各种需求的服务理念,不仅要深入我们的思想中,更要落实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护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患者的各种感受和心理反应,把人文关怀切实体现在我们的言语、行动中,让患者真真切切感受生活的甜美。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时应熟练掌握应用沟通技巧,正确评估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理解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善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以平和、稳定的情绪投入工作,使患者倍感受尊重、受重视,从而提高满意度。在排班上采取人员及班种相对固定,这样使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便于护患沟通和情感增进,从而提高输液质量。由于直刺法直接刺入静脉,对于老年或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易出现血液溢出表皮外。因此,在拔除穿刺针时应特别注意及时、准确的压迫止血。据资料显示棉球较棉棒止血效果好。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