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麻醉医生如何与患者及手术医生配合工作
麻醉医生在手术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麻醉医生在患者手术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关系到手术患者的命运的第一关口,做好麻醉工作是每个麻醉工作者的天职,麻醉医生与患者以及手术医生的配合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他们之间密切配合,意见统一,做到患者安全、麻醉满意,才能取得手术的顺利成功。那么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本文就多年来麻醉工作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麻醉医生与手术患者
重视对术前患者的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面貌乃至病情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手术患者手术前难免存在种种思想顾虑,恐惧、紧张和焦急心情。情绪激动和失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术后的并发症。过度、持久焦虑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导致机体整体功能调节减弱这样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如何缓减术前患者焦虑与害怕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麻醉医生应该针对患者术前担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解释、疏导和安慰等松弛训练,使患者做出最大努力进行适应,主观上不会引起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比如:术前必须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焦急情绪,应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酌情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作具体解释,针对存在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充分合作,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的患者术前数日即可开始服用适量安定、催眠药,讲明有关手术的知识,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要求。那么患者如何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方式呢?一般来讲麻醉医生应该讲解一些麻醉的一般常识,比如:何谓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或局部神经阻断,到底这些麻醉方式有什么差别、对受术者来说有什么不同影响呢?原则上如果是下肢或下腹等需要手术,通常会采用半身麻醉;如果是上肢或全身性的问题则以全身麻醉为主;由于不少患者会对半身麻醉感到很害怕,觉得意识清醒看着自己的身体被做手术很紧张,所以就会希望全身麻醉,医生通常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全麻也好、半麻也罢,首先应从麻醉专业上考虑,但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可使患者心中有数,减轻其恐惧、焦虑情绪,增强了对手术的信心。在决定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时,麻醉医生要事先做术前访视,了解患者此时的身体情形、服药状况、有无高血压等问题,以及告述术前禁食时间等规定。麻醉医生应该调节麻醉环境和手术室的条件,通常室温在22 ℃~24 ℃相对湿度45%~50%的手术室内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室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室温过低时,患者易患感冒,特别是采用吸入麻醉者,更易并发肺部炎症。因此,必须注意保持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麻醉前的用药护理:麻醉前给患者注射鲁米那钠、阿托品、杜冷丁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减少或避免术中发生反射性低血压症,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麻醉前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并且应用推车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给予麻醉药物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各种皮试反应结果,是否禁食及有无义齿等。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和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因此一般手术都需首先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完毕,麻醉医生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手术中用药及术中和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后注意事项等。术后麻醉医生及时跟踪患者的情况,并告述康复过程的注意点等。
2 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配合工作
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进行患者病情分析,明确手术部位、体位,征求患者意见确定手术方案比如:到底实施半麻还是全麻,要和手术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半麻采用脊椎或硬膜外麻醉法,对整体生命影响不大,手术后恢复情形也可能会较好,不过手术时间不易控制,麻醉药退的时候不太舒服;全身麻醉则是深度的麻醉,要让患者进入昏迷状态,使用的药物较多,但对医生控制手术情形和时间较容易,易紧张的患者也不会发生问题。两者各有利弊,但如果是下肢手术,半麻的并发症可能少一些。半麻传统上做的较多的是脊椎麻醉,这是把麻药打到脊髓液中,直接针对神经细胞作用,麻醉科医生可藉由各种技术控制麻醉范围,以免麻醉的区域过高;近年来硬膜外麻醉做得越来越多,这种方式药物打到脊膜外,而不是脊髓中,效果较慢,但也较温和,副作用也较少。全身麻醉则是通过快速的麻醉诱导使其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医师通常会先从血管注入麻药使其直接作用于中枢细胞,再借助吸入性的麻醉药物维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也可同时并用肌肉松驰剂等。这种方式由于术中采用吸入性麻醉药物,透过吸入再吐出的方式,麻药很快排出体外,苏醒容易。由于近年来麻醉越来越倾向于让患者感到最舒服的方式,所以也有医生采取半身麻醉加上全身麻醉的合并法,两种方式的药量都比单独施行时减少,这样手术时间能较好控制、术后的疼痛情形也较少。还有一种麻醉方式是局部的神经阻断,通常在四肢的部位,如果只是一只手臂要动手术,也可采取这种局麻方式。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适合半身麻醉,或车祸造成大量血液流失等情形,都不太适合半身麻醉。除上述情形不适合半身麻醉外,手术时间过长、病患腰痛严重、病患本身不喜欢,或要打麻药的部位皮肤发炎等也都不太适合。在急诊抢救手术及快速气管、支气管内插管麻醉时,麻醉医生的配合作用至关重要,这就给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医生根据不同的麻醉要求,摆好麻醉体位,使患者上呼吸道的口、咽、喉三轴线重迭成一条直线将准备好的喉镜递给医生,插管后,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体排出,待检查导管确实在气管内后用二根长胶布环绕交叉固定导管和牙垫于口周及双颊,以免导管滑脱,自导管前端的气囊内注气5 ml左右,连接麻醉机。手术中密切观察病情,麻醉药物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机能等都有干扰,因此麻醉医生应密切配合手术医生观察术中输液及输血情况,发现患者有畏寒、发热、面色苍白等反应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必要时停止输液并按医嘱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当患者出现烦燥不安、口渴、呼吸急促等现象时,结合血压的变化,应警惕是麻醉或手术因素引起的休克早期症状,如患者突然有意识模糊昏迷状态应警惕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时报告手术医生。有些麻醉药如硫喷妥钠等,可增强喉头的应激性,诱发严重的喉痉挛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氯胺酮α羟基丁酸钠等可增加唾液分泌影响呼吸道通畅。麻醉过深时患者发生舌后坠,也影响正常呼吸,告述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时麻醉医生应与手术大夫密切配合,拔管前,麻醉医生必须试好吸痰装置的性能和再次插管所需物品,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的抢救准备,同时将口鼻、咽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吸除干净。对带有气囊的气管插管,拔管前必须将气囊内的充气排出,以防拔管受限,引起声门水肿。拔管时,应固定好牙垫,等手术医生拔除导管吸尽口腔内残余分泌物后再去掉牙垫,以防不配合者,在没有牙垫支撑的情况下,咬紧未拔出的气管插管,造成呼吸道闭塞而窒息。导管拔除后,应立即将患者头转向一侧,嘱其用力咳嗽,此时,患者喉头反应仍较迟钝,故应继续吸尽口内、咽腔内的分泌物以防误入气管内。拔管时可能导致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因此,拔管时至少有2人在场,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处理,总之麻醉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论从手术的准备和手术的实施和术后的护理都具有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和手术患者以及手术医生的密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