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疗效分析
【关键词】 子宫肌瘤;阴道;剔除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发病率为20%[1],严重影响了女性身体健康。多采用药物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治疗,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自2004年3月开展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至今已成功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筛选出30例,年龄28~50岁,平均37.4岁,平均产次1.6次(0~3次)。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26例,子宫平滑肌瘤黏液样变4例。病例标准: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明确,患者要求保留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肌瘤直径不大于10cm,子宫活动度良好,无盆腔粘连。
1.2 手术方式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根据肌瘤所在位置确定经阴道前或后穹隆进入腹腔,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的肾上腺素(高血压患者用立止血代替),分别进入宫颈3、9、12或3、6、9点作水垫,在宫颈前唇2.5cm膀胱附着处,环切阴道黏膜,分离宫颈阴道间隙,上推膀胱,前达子宫反折腹膜,后达子宫直肠腹膜反折,剪开腹膜,进入腹腔,用特殊的双爪钳钳夹瘤核所在部位的子宫肌瘤,并牵至切口处,电刀切开肌瘤包膜,剔除肌瘤,用2个0可吸收线闭合瘤腔,缝合切口,不要留死腔,检查切口无渗血,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腹膜及阴道黏膜。术毕,常规给予缩宫素10u肌注,每天3次,连用3天,以减少出血量。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26~33)min,出血量平均为55(36~70)ml,术后排气平均时间为1.3(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2~5)天。30例手术患者无1例开腹,其中13例为子宫前壁肌瘤,10例为子宫后壁肌瘤,7例为子宫多发性肌瘤,瘤核直径分别为3、4、5、6cm。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残端愈合良好。
3 讨论
子宫肌瘤原来多采用药物治疗,使用女性激素抑制剂,用药期间可使肌瘤缩小,但治疗时间长,停药后肌瘤容易复发增大,月经重新出现紊乱,疗效不理想且不稳定,另外,长期服用性激素抑制剂可产生绝经期症状,如潮热、急躁、闭经、骨质疏松等。开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部分患者还要切除子宫,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孕激素有关,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绝经前切除子宫者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症等的提早出现[2],致使其生理功能减退,导致生存质量下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手术不熟练者损伤发生率高[3]。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4]。笔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既能根除患者疾病,又能将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利用阴道这一天然通道,使用特殊的器械将子宫肌瘤剔除,具有损伤小、盆腹腔干扰小、无粘连、术后切口疼痛轻、腹部无手术疤痕、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短于同类经腹手术,符合微创技术的要求。当然,在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需行B超检查,确定肌瘤所在的部位以决定阴道前后穹隆的切口,术前仔细妇科检查,充分了解子宫活动度及宫颈旁组织是否增厚、固定、弹性好坏、阴道是否狭窄等。对于子宫固定,盆腔广泛粘连,肌瘤直径大于10cm,阴道或盆腔炎症明显,合并附件肿块,有全身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要慎重进行这项手术。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或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常规行宫腔诊刮,排外子宫内膜病变。当然,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视野相对于腹式手术小,手术难度相对大,剔除肌瘤要仔细,不能遗漏,缝合时不要留死腔,避免邻近器官损伤。同时较大的肌瘤剔除时需要切碎,增加了出血机会,这就要求手术者具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和责任心。根据笔者近两年的临床总结,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既保留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育功能,术后患者身体恢复及心理健康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还能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运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