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超重、吸烟、血脂增高、高尿酸与血压控制不良的关系
【关键词】 高血压;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
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我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措施之一。为遏制心脑血管病所造成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切实做好心脑血管病的1级、2级预防,笔者对确诊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和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12月1日~2006年6月经正规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为试验组,平均年龄44.6±13.0岁,男女比例为26/19;对照组为经治疗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平均年龄43.1±11.5岁, 男女比例为25/18。
1.2 方法 详细记录病史及不良习惯,吸烟者为每日吸烟量大于10支;常规测量血压、体重(kg)、身高(m),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BMI≥24 为超重[1];空腹抽血查血脂、尿酸,超重人数按BMI≥24计数;血脂异常诊断及高脂血症分类依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标准:TC>5.72mmol/L 为高TC,TG>1.70mmol/L 为高TG。高血压控制未达标者为:经正规药物降压治疗,检测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超重、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吸烟对血压控制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高尿酸患率虽然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表1 超重、血脂异常、吸烟、高尿酸与血压控制情况的关系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长期未经良好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损害等一系列病变。有效控制血压,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存在强而连续的相关性,随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心脏和卒中事件逐渐增加(即使在非高血压范围),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4~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即增加40%~50%[2]。
本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100%,血压控制率仅为48.9%,仍有51.1%的患者血压未达到预定目标,干预效果仍不理想。有研究表明[3],超重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减重是高血压治疗措施中效果最明显的方法之一;美国Framingham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体重减轻10%,收缩压下降6.6mmHg,胆固醇减少11.8%,血糖、尿酸均有所下降;减轻体重不仅降低血压,还可以使相当一部分需药物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同时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吸烟者白天血压和心率高于非吸烟者,使血压的变异性增加,血压的昼夜波动幅度加大,脉压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超重率、血脂异常率、吸烟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超重、血脂异常、吸烟对血压控制具有影响,这与上述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相符。研究还发现试验组尿酸增高率较高,而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选取例数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对比。
总之,高血压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是代谢紊乱疾病,单纯降压而不考虑代谢异常,不仅影响降压效果也不能减少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4],因此,在合并代谢紊乱的高血压人群中除进行常规降压外,应注意纠正其他代谢紊乱,以减少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危险,使高血压防治真正走出低水平状态。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正确认识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要重视对超重与肥胖、血脂、尿酸、吸烟等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