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瑞芬太尼;丙泊酚;人工流产;门诊手术
瑞芬太尼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消退快,镇痛作用强的阿片受体激动药。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该技术至今仍存在一些缺憾[1,2],因此有必要改良该技术以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单纯丙泊酚、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较佳的配伍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ASAⅠ~Ⅱ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A组:丙泊酚复合0.5μg/kg瑞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B组:丙泊酚复合1μg/kg瑞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C组:丙泊酚复合1.5μg/kg瑞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D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人工流产麻醉。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6~8h,无术前用药,术前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体重等情况。患者入室后,在患者右前臂开放静脉,常规以3L/min经面罩供氧(必要时加压供氧),测MAP、HR、SpO2为基础值。A组:丙泊酚诱导前1min静注0.5μg/kg瑞芬太尼;B组:丙泊酚诱导前1min静注1μg/kg瑞芬太尼;C组:丙泊酚诱导前1min静注1.5μg/kg瑞芬太尼;D组:2mg/kg丙泊酚,30s内匀速输注,患者术中出现四肢活动则追加丙泊酚1mg/kg至体动消失。
1.3 观察指标 术中监测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的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各组手术方法相同,患者年龄、体重、妊娠及人工流产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 MAP、HR、SpO2的变化 与术前比较,A组和D组MAP、HR、SpO2均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MAP无明显变化,HR、SpO2均明显下降(P< 0.05);C组MAP、HR、SpO2均明显下降(P< 0.01)。见表1。
2.3 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的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 A组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的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与D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和C组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的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均低于D组(P< 0.01)。见表2。
2.4 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低于D组(P< 0.05);B组和C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P< 0.01)。而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表1 各组MAP、HR、SpO2变化注:与基础值比,*P< 0.05,**P< 0.01 表2 各组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 注:与D组比,△△P< 0.01 表3 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注:与D组比,△P< 0.05,△△P< 0.01
3 讨论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已广泛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但其镇痛作用弱,且随剂量增加对循环呼吸抑制也增加[3],术中还经常出现注射区疼痛和体动反应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常配伍其他镇痛药或局麻药,以完善镇痛效果[1~2]。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存在着协同作用。Milne等[4]在研究中发现随瑞芬太尼靶浓度增大,可降低相同麻醉深度条件下丙泊酚的靶浓度,显著减少围手术期丙泊酚的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1或1.5μg/kg瑞芬太尼无需追加丙泊酚或明显减少术中丙泊酚的追加次数,从而减少丙泊酚的总用量,不仅缩短意识消失(呼唤患者而不应)时间,而且由于丙泊酚的用量及次数的减少,术后苏醒即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能准确指认方向)时间也极大缩短,较之单纯应用丙泊酚,绝大多数患者无术后腹痛;但可引起部分患者一过性的呼吸抑制,尤其是当瑞芬太尼的用量是1.5μg/kg时,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SpO2下降,通过鼻导管吸氧,抬下颌即可迅速缓解,因此,麻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