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低分子肝素钙;低那普利;疗效
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大量蛋白尿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肾脏病变的独立致病因素,长期存在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血管内凝血及肾小球内凝血,出血危险性小,个体差异小;ACEI能减少蛋白尿,抑制肾脏组织细胞炎症反应和硬化过程,延缓肾功能减退,因此,抗凝治疗与ACEI的运用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自1999年1月~2005年1月笔者对肾病综合征的 患者,在激素与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49例均为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5岁,病程1~25个月。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强的松1mg/(kg·d)(不超过60mg/d),清晨顿服,潘生丁50~100mg,口服3次/d,同时对症选用利尿、降压等药物;(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依那普利5~10mg,口服,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与治疗4周时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血小板计数、PT、APTT,并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有无出血倾向。
2 结果
2.1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如水肿、腹水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尿蛋白与血浆白蛋白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 (96%)高于对照组(87.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的变化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P< 0.01
2.3 治疗组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1)尿蛋白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总胆固醇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2)两组患者血小板数、PT、APTT均未见异常,无1例有出血倾向。
3 结论
肾病综合征由于大量尿蛋白从尿中丢失,血浆白蛋白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液中的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血容量减少,再加上利尿剂与激素的应用,血液浓缩;某些抗凝因子、纤维酶原分子量小,也能从尿中丢失,而凝血因子分子量大,不易从尿中丢失,引起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肾综时脂代谢异常,出现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重高凝状态。另外,大量蛋白尿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肾脏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长期存在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紊乱,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也是加重肾小球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尽快地减少尿蛋白、降低血脂、缓解高凝状态、保护肾小球功能、改善预后是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重点。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衍生物,肝素具有抗凝、抗栓、抗纤溶作用,可防止血管内凝血、肾小球内凝血;肝素还具有抗炎活性,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预防肾小球硬化,另外,肝素本身具有大量负电荷,能补充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上的负电荷,防止白蛋白的漏出。但肝素安全性差,易造成出血、血小板减少,低分子肝素具有普通肝素的所有作用,但出血危险性小,以抗Xa活性为主,不与血小板因子4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伴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减少,此外还可改善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
依那普利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方面具有降低全身性高血压作用,防止肾小球硬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另一方面通过对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特殊调节作用,扩张出球小动脉的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直接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减少尿蛋白的排出,还通过抑制肾脏组织细胞炎症反应,可以起到减缓肾小球硬化和肾保护作用。
本试验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减少尿蛋白,降低血脂浓度,改善高凝状态,保护肾小球功能,有利于肾病综合征的缓解。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