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症状;生活质量
我科2002~2005年行279例FESS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定期随访观察6个月,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9例患者,男76例,女203例,年龄15~80岁,平均50.7岁。生活质量受影响术前占94%(262例),严重或不能忍受占74%(206例),鼻塞92%(257例),流涕87%(243例),嗅觉减速退60%(168例),头痛64%(178例),哮喘34%(95例),双侧鼻窦炎51%(143例),其中38%(106例)伴有鼻息肉,49%(136例)为筛窦或上颌窦炎,71%(197例)为鼻中隔偏曲,65%(181例)为下鼻甲肥厚,23%(63例)为中鼻甲解剖异常,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水平+冠状)扫描。见表1。表1 279例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略)注:*生活质量主要以患者个体感觉是否对生活有影响为标准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偏术者,所有操作均在鼻窦镜下进行。行局麻后,先行内镜检查,若中隔偏曲不影响鼻窦手术操作则先行鼻窦手术,对复发性鼻息肉较多者先以吸切器切除息肉,暴露中道结构,切除钩突或残留尾部,探查上颌窦开口,必要时行后缘扩大,开放额隐窝,疏通鼻额管,开放筛窦、蝶窦,有炎症则行全蝶筛开放,尽量使术腔开放通畅,将各组鼻窦开口引流好,然后经鼻窦内镜行鼻中隔黏膜下切割术,于软骨和骨骨膜下分离黏骨膜,分离中逐步切除中隔,检查鼻腔通气状况,若下甲后段肥大的吸切器切除部分下甲,若中甲反甲或气化、息肉样变,予矫正或部分切除,术毕,以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止血,常规给予鼻腔减充血剂、鼻腔局部激素喷鼻以及全身激素治疗。见表2。表2 术中所采用术式 (略)
2 结果
术后坚持随访6个月以上。见表3。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必不可少,而功能性鼻窦镜手术(FESS),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疗效肯定,可改善症状,并获得一个长期的好的生活质量[1](P<0.01)。
术前鼻窦CT检查是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术前仔细阅读CT片,注意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情况,了解各鼻窦及开口情况,对鼻中隔偏曲、鼻丘气房过度气化、中甲气化及反向弯曲、钩突肥大等,解剖变异所致结构性鼻窦炎是CT阅片的重点,术中应予切除或矫正,以防止鼻窦炎复发[2]。表3 术后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情况 (略)对鼻中隔偏曲的197例患者均行鼻中隔矫正术,对改善鼻腔通气有明确疗效,从而提高FESS手术疗效。鼻中隔偏曲,尤其中甲水平以上高位或后段偏曲是导致鼻窦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马有祥等[3]的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侧鼻窦炎发生率较对侧高。而传统额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很难彻底矫正。而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则检查清楚,麻醉效果好,在监视器下操作暴露充分,能安全彻底切除中隔,预防塌陷和穿孔,并且中隔黏膜下切除后,能有效减少中隔厚度,减轻鼻阻力,对改善腔通气有明确效果[3]。
本组病例中有8例恶化,其中5例6个月仅复诊4次,复诊时术腔粘连,瘢痕增生明显,窦口阻塞,且未坚持用激素治疗,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为鼻息肉病复发,1例为顽固的复发性鼻窦炎,均未坚持激素治疗。故术后定期随访很重要。术后3个月内应每周鼻窦内镜下复查1次,3个月后每月1次,对于鼻息肉及术腔易瘢痕粘连患者,应在术后局部应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以防复发[4]。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