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据2005年高血压日报道,高血压发病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更明显。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按患者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患者若主观感受到采取遵从医嘱的行为将获得利益,不遵从医嘱将危害健康时,则患者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依从性也越高[1]。国外研究结果提示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加强医患关系、简化医疗方案、服用长效药等[2]。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积极创造条件,改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中青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负担重,无暇顾及健康问题,以及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注意疾病和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引起许多疾病而且种下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引起慢性疾病。
2 存在认识误区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导致遵医行为不良或不能持之以恒,使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
2.1 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 认为高血压对身体无太大影响,若无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治疗。
2.2 缺乏对规范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不懂得高血压病需长期治疗。只在血压升高期间服药,血压降至正常时就停止服药了,且停药期间,未做到经常监测血压。或对服药治疗随意性较大,记得时就服药,不记得时就没有服药。
2.3 不了解或不重视生活方式及行为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进食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都将对身体产生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受益终生。如果不从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入手,任何防治心血管病的措施都将是"空中楼阁"。
3 护理干预
3.1 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目前门诊、病房里的不少"老病号"都是因为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好而造成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价,确保健康教育效果。指导高血压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提高对高血压疾病治疗和心脑肾保护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2 服药干预 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合理用药,使血压在最高峰时降至正常,血压在低谷时不出现低血压,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如果血压长期波动,最容易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
3.3 生活行为的干预 针对评估情况,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3.3.1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该<6g。高血压患者更应降低食盐的摄入。注意补充钙质,增加钾盐,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可增加钾盐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尽量避免食用猪油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3.3.2 戒烟限酒 健康行为的建立首先在于必须戒烟,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告诫人们: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原因将大致相同,因此,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成为头号杀手[3]。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动脉血管壁变薄,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并且可加速动脉瘤的增大和破裂[4]。高血压造成血管内膜的机械牵拉损伤,高血脂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嗜烟酒可促进动脉硬化,酒精可使细胞比积和黏度增加,血流滞缓而促进血栓形成[5]。因此,应指导患者戒烟和尽量避免被动吸烟,限制饮酒。
3.3.3 运动 增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骑车、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告知患者血压有明显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高峰,若选择清晨运动时,应在服用降压药物和进食后进行比较安全。
3.4 心理指导 中青年身强体壮,突然发病在情绪上表现出焦虑、易激怒或出现抑郁,针对这种现象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以和蔼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本病的诱因、发病的特点,使患者能充分了解此疾病的发展,以保持情绪稳定,减轻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对血压正常控制将起到重要作用。学会放松疗法,遇到不愉快事件和压力事件时应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和采取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负性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
3.5 对患者家庭的干预 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宣教,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的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1 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中青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负担重,无暇顾及健康问题,以及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注意疾病和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引起许多疾病而且种下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引起慢性疾病。
2 存在认识误区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导致遵医行为不良或不能持之以恒,使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
2.1 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 认为高血压对身体无太大影响,若无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治疗。
2.2 缺乏对规范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不懂得高血压病需长期治疗。只在血压升高期间服药,血压降至正常时就停止服药了,且停药期间,未做到经常监测血压。或对服药治疗随意性较大,记得时就服药,不记得时就没有服药。
2.3 不了解或不重视生活方式及行为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进食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都将对身体产生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受益终生。如果不从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入手,任何防治心血管病的措施都将是"空中楼阁"。
3 护理干预
3.1 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目前门诊、病房里的不少"老病号"都是因为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好而造成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价,确保健康教育效果。指导高血压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提高对高血压疾病治疗和心脑肾保护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2 服药干预 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合理用药,使血压在最高峰时降至正常,血压在低谷时不出现低血压,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如果血压长期波动,最容易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
3.3 生活行为的干预 针对评估情况,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3.3.1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该<6g。高血压患者更应降低食盐的摄入。注意补充钙质,增加钾盐,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可增加钾盐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尽量避免食用猪油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3.3.2 戒烟限酒 健康行为的建立首先在于必须戒烟,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告诫人们: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原因将大致相同,因此,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成为头号杀手[3]。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动脉血管壁变薄,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并且可加速动脉瘤的增大和破裂[4]。高血压造成血管内膜的机械牵拉损伤,高血脂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嗜烟酒可促进动脉硬化,酒精可使细胞比积和黏度增加,血流滞缓而促进血栓形成[5]。因此,应指导患者戒烟和尽量避免被动吸烟,限制饮酒。
3.3.3 运动 增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骑车、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告知患者血压有明显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高峰,若选择清晨运动时,应在服用降压药物和进食后进行比较安全。
3.4 心理指导 中青年身强体壮,突然发病在情绪上表现出焦虑、易激怒或出现抑郁,针对这种现象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以和蔼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本病的诱因、发病的特点,使患者能充分了解此疾病的发展,以保持情绪稳定,减轻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对血压正常控制将起到重要作用。学会放松疗法,遇到不愉快事件和压力事件时应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和采取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负性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
3.5 对患者家庭的干预 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宣教,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的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