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浅谈紧急避孕
【关键词】 紧急避孕;必要性;方法
紧急避孕(emergency contraception,EC)是指无避孕或避孕措施失败情况下,在几小时或几天内立即采取的、防止妊娠形成的临时补救措施,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降低人工流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广紧急避孕,掌握紧急避孕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将是十分重要的。
1 紧急避孕实施的必要性
妊娠是人类性生活的结果,但对人类而言,并非每次妊娠都是意愿性妊娠,非意愿性妊娠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资料报道:在美国每年有350万例非意愿性妊娠,其中有75%可以通过紧急避孕预防。我国是一个生育大国,近2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逐渐深入,避孕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人工流产率却居高不下,且有上升的趋势。人流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果紧急避孕能够广泛推广使用的话,无论在控制人口出生,还是在妇女健康保健方面均起到桥梁作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紧急避孕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空白,许多人只知道计划外妊娠要寻求医生的帮助,而不知道在避孕失败后,还有紧急避孕措施可以避免妊娠,往往医治时木已成舟,只能行人工流产。而一些妇产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不做紧急避孕宣传,甚至不知如何去做。
2 紧急避孕药物和方法
2.1 激素类药物
2.1.1 高剂量雌激素 1963年Moris首次报道了高剂量雌激素用于紧急避孕,每日服乙烯雌酚25~50 mg或乙炔雌二醇5 mg,连服4~6天。观察100多例,结果无一例妊娠。此后许多临床实验都证明大剂量雌激素确实能有效防止意外妊娠,该方法失败率或妊娠率为0.3%~1.6%。但应该指出,雌激素的避孕效果在排卵后,而非性交后,它能阻断胚泡在子宫内膜着床,故能防止宫内妊娠,但不能防止异位妊娠。用药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乳房触痛,少数人出现月经紊乱,由于高剂量雌激素用于紧急避孕的不良反应明显,故已不做为首选方案。
2.1.2 复方雌孕激素法 在无保护性交后72 h内口服乙炔雌二醇0.1 mg和左旋18-γ甲基炔诺酮0.5 mg,12 h后重复1次。经临床试验证明妊娠率仅为0.2%~2.3%。该方法用于紧急避孕的作用环节为抑制排卵及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发育和受精卵不同步,干扰着床。这种方法已通过药物安全委员会审评,目前在国外广泛应用,被称为紧急避孕的经典方法。它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此外,头痛、头晕或乳房疼痛也有报道。我国目前尚无同样剂量,可用复方18-甲基避孕片代替,首次4片,12 h后重复1次(4片)。
2.1.3 单用孕激素 对一些使用雌孕激素复合片有禁忌证的妇女,可改用纯孕激素应急避孕。这类药以毓婷为代表。毓婷每片含左旋炔诺孕酮0.75 mg,性生活后口服一片,12 h后再加服一片,服药后妊娠的几率可以降低到1%~3%。患者在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度恶心及少量出血。是一种常用的紧急避孕药物。
2.2 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其应用已不仅限于早期妊娠终止。终止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肯定;现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可干扰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排卵以及胚泡着床与子宫内膜分泌的同步化等多个过程,甚至对输卵管内胚泡的运行也有影响,从而具有紧急避孕的效果。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低,但下次月经延迟者较多。即使如此,米非司酮的副反应及效果亦优于其他紧急避孕方法,且易于管理,具有更多的优点。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小剂量单次口服米非司酮10 mg、25 mg作为紧急避孕药使用,效果肯定。但月经延迟的问题仍存在,势必增加妇女的忧虑,担心避孕失败,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